时间: 2025-04-26 00:0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06:02
江城子
法光普照道门昌。出天长。入龙阳。宝殿圆成,朝暮爇心香。
霞友云朋休外觅,心地稳,是天堂。
燕南河北好悲伤。正穷荒。受风霜。
劫运推移,何日到仙乡。谁解闲居山后意,秀,小蓬庄。
这首词描绘了道教的光辉与安宁,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慨。法光照耀着道门的繁荣,生活在天边的梦想与在龙阳的归属感交织。宝殿的圆满象征着心灵的宁静,日夜供奉的香火代表着信仰与追求。朋友不必在外寻觅,稳固的内心才是通往天堂的途径。在燕南河北,悲伤的情绪如同荒凉的景象,经历风霜的洗礼,何时才能到达理想的仙乡?谁能理解我在山后悠闲的心境,像小蓬庄般的宁静与秀丽。
尹志平,元代著名词人,生活在元朝时期,受道教和佛教影响,作品多反映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思考。其词风格清新,意境深远。
该词作于作者寻求内心宁静、探求道教理想生活时,通过对自然和道教的描绘,表达了对精神家园的渴望。
《江城子》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词作,表达了道教的思想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词中通过对法光普照的描绘,展现了道教的光辉与繁荣,强调了心灵的宁静与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宝殿圆成,朝暮爇心香”一句,既表现出对宗教信仰的虔诚,也寓意着内心的圆满与和谐。作者在描绘理想境界的同时,也不忘现实的苦涩,“燕南河北好悲伤”,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流露出强烈的对比与冲突。
整首词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作者在繁华与荒凉之间的挣扎,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无奈的深思。最后一句“谁解闲居山后意”,更是引发读者的共鸣,反映了人们对内心宁静的渴求与对世俗的逃避。总的来说,这首词兼具哲理与情感,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考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理想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对道教信仰的依赖,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
江城子一词的作者是?
“出天长,入龙阳”中的“龙阳”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谁解闲居山后意”,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