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2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27:19
芙蓉江上一篷秋。趁潮头。转莲舟。谁引钱塘,水入里湖流。教唱沈郎新乐府,才上口,恰含羞。越娃居处水明楼。雨中休。月中留。夺得吴宫,西子付杭州。说到西湖花色好,吴苑女,一时愁。
在芙蓉江上,秋天已经来临,乘着潮水,摇荡着莲花舟。是谁引导着钱塘江的水流入里湖呢?教我唱起沈郎的新乐府,刚唱出来,竟感到羞涩。越地的姑娘居住在水明楼中,雨中稍作休息,月下留下身影。夺得吴宫的美人,西子也归于杭州。提到西湖的花色美丽,吴苑的女子,心中难免愁绪。
作者介绍:樊增祥,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正是社会风气转变、文化交流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江城子 其三》是一首典型的词作,表现了诗人对秋天河流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世态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描绘芙蓉江的秋色、莲舟摇荡的宁静,营造出一种优雅而又惆怅的意境。诗人以“趁潮头”引入了江水的流动,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进而引出了对“沈郎新乐府”的吟唱,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也暗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接着,诗中提到的“越娃居处水明楼”以及“夺得吴宫,西子付杭州”,则是对历史与文化的追溯,西子即西施,代表着古代的美丽与智慧,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美与情感的渴望与追求。最后一句提及“西湖花色好,吴苑女,一时愁”,在美的外表之下,流露出内心的惆怅与忧伤,似乎在感叹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
整首词在优美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人情刻画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展示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与情感变迁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围绕自然与人情的交融展开,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细腻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越娃”指的是哪一地区的女子?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中“夺得吴宫,西子付杭州”意在表达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