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3:0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3:05:30
作者: 包恢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农家命脉寄田亩,可但稻粱枯与荣。
造化何放须多力,须臾活几万苍生。
这首诗表达了农田是农民生计的根本,只有稻谷和粮食的丰收与枯竭,决定了他们的生活。自然的造化和气候变化并不是任其摆布的,农民的辛勤劳动能够在瞬间改变数万人的命运。
这首诗体现了农民对自然和社会的敏感,反映了诗人对农田与生计的深刻认识,强调了农民劳动的价值与重要性。诗中提到的“苍生”也可以联系到中国古代文学中对人民命运的关注,体现了士人对百姓的同情与责任。
作者介绍:
包恢,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其诗以写实见长,常关注社会底层的生活状况,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此诗反映了宋代农民的生存状况与对自然变化的无奈感受,正值当时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的时期,农民的生活依赖农作物的丰收,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农业生产对农民生计的重要性。诗的开端以“农家命脉寄田亩”引入,直接点出农民的生存依赖于土地,紧接着用“可但稻粱枯与荣”强调了稻米和粟米的生死存亡与农民生活的直接联系。这里不仅体现了自然规律,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期盼与无奈。
诗人在后半部分提出“造化何放须多力”,表现出对自然力量的反思与质疑。自然的变化似乎并不在人的掌控之中,而农民的辛勤付出却是改变命运的关键。“须臾活几万苍生”则进一步强调了农民的劳动不仅影响自身,也关系到众多人的生活,这种“命脉”关系让人感受到重大的责任和无形的压力。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上浓烈,既有对农民生活的写实刻画,也有对自然力量的深刻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的关注和对人生命运的哲学思考。通过对农田的描写与对自然的反思,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真谛的探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农田对农民生计的重要性,揭示了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密切关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怀。
诗词测试:
诗中“农家命脉寄田亩”表达了什么主题?
“须臾活几万苍生”中“须臾”指的是什么?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