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00:5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0:58:29
挽杨玉溪
作者: 姚勉 〔宋代〕
蜀道艰难又几年,
锦城断础带凄烟。
从今井络亏全势,
只恨坤舆失巨贤。
山有蛾眉空积雪,
国无峻柱可擎天。
英魂楚楚能知否,
应在青城作浪仙。
这首诗表达了对杨玉溪的哀悼。诗中提到蜀道艰难,已经多年,锦城(成都)笼罩在凄凉的烟雾中。今后井水也会干涸,失去了巨大的贤才(杨玉溪)。山上虽然白雪皑皑,而国家却没有高耸的支柱来支撑。英灵是否能知晓这些呢?想必在青城山上正在逍遥自在。
作者介绍:姚勉,宋代诗人,字胜宗,号子华,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词以豪放、清新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杨玉溪去世之时,表达了对其才华和人格的怀念。杨玉溪在当时的社会中是一位杰出的人物,其去世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挽杨玉溪》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怀念的悼亡诗,诗人通过对蜀道艰难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哀痛。开篇以“蜀道艰难又几年”引入,展现了蜀道的艰险,暗示了生活的困苦与不易。接着描绘锦城的凄凉,表现出社会对杨玉溪的哀悼之情。诗中用“井络亏全势”来表达失去贤才后的悲哀,突显了杨玉溪在世时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接下来的“山有蛾眉空积雪,国无峻柱可擎天”,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与国家的脆弱,显示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结尾两句“英魂楚楚能知否,应在青城作浪仙”,则以一种期望的语气,寄托了对亡者灵魂的追思与祝愿,想象杨玉溪在青城山上安息、逍遥自在的状态。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生与死的深刻,还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杨玉溪的哀悼,表达了对贤才的珍视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同时也体现出对生死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蜀道”指的是哪个地方?
“锦城”指的是哪个城市?
诗中提到的“青城”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