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08:1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8:17:52
原文展示:
赠谈命王逸民 家铉翁 〔宋代〕 逸民古称避世士,不以功名累其意。 有人向彼话穷通,拂衣归来洗其耳。 君字逸民见君心,云胡乃以谈天为已事。 要令世间竞进人,稍知山林岩壑味。 吁嗟逸民莫学商山翁,商山卒为三聘起。 成都卜隐者君平,身自涧槃名声动朝市。 案头周易是本经,未来千载瞭然在胸次。
白话文翻译:
古代称逸民为避世之士,他们不因功名而束缚自己的心意。 有人向他们谈论命运的穷通,他们拂去衣上的尘埃,归来后洗净耳朵。 你的字“逸民”显示了你的心志,为何却以谈论天命为自己的事务。 希望让世间那些争名夺利的人,稍微体会到山林岩壑的韵味。 唉,逸民啊,不要学商山翁,最终还是被三次征召出山。 成都的卜隐者君平,虽然隐居山涧,名声却震动朝市。 案头的周易是他的根本经典,未来的千年变化他早已了然于胸。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家铉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从其诗作来看,他可能是一位隐逸之士,对世间的功名利禄持超然态度,推崇隐居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家铉翁赠给一位名叫王逸民的隐士的。诗中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赞美,以及对世间争名夺利之人的劝诫,希望他们能体会到隐居生活的韵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逸民”这一古代隐士形象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超然态度。诗中“不以功名累其意”一句,直接点明了隐士的生活态度,即不为功名利禄所累,保持心灵的自由和纯净。后文通过对商山翁和君平的提及,进一步强调了隐士虽隐居山林,但名声却能震动朝市,显示了隐士的高洁和超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理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赞美隐士的生活态度,即不为功名利禄所累,保持心灵的自由和纯净。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商山翁”是指哪四位隐士? A. 商山四皓 B. 商山五老 C. 商山六贤 D. 商山七隐 答案:A
诗中的“君平”是指哪位著名卜筮家? A. 严君平 B. 张君平 C. 李君平 D. 王君平 答案:A
诗中“不以功名累其意”表达了隐士的哪种生活态度? A. 追求功名 B. 超然物外 C. 争名夺利 D. 隐居山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