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4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1:06
酬别令狐补阙
作者:李商隐
惜别夏仍半,回途秋已期。
那修直谏草,更赋赠行诗。
锦段知无报,青萍肯见疑。
人生有通塞,公等系安危。
警露鹤辞侣,吸风蝉抱枝。
弹冠如不问,又到扫门时。
全诗翻译:
离别时节,夏天还未结束,而我已期盼着回来的秋天。那位修直谏的朋友,您又为我写下了赠行的诗篇。锦绣的诗句我知道不会有回报,青萍的事迹却让我心生疑虑。人生有通有塞,大家的安危都牵连在一起。警露时分,白鹤告别伴侣,蝉儿在风中依偎枝头。弹冠而来的人若是不问,扫门的时节又将来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晚唐诗人代表。他的诗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常常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结合。
创作背景:
《酬别令狐补阙》写于李商隐与朋友令狐补阙分别之际,反映了他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它是在唐代政治动荡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感悟。
《酬别令狐补阙》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送别诗。李商隐在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开篇“惜别夏仍半,回途秋已期”便将离别的时刻与季节的变换巧妙结合,给人以时光流逝的感慨。此句不仅描绘了时节的变化,也暗含着对友人归来的期待。
接下来的“那修直谏草,更赋赠行诗”展现了朋友的真诚与关心,修直谏者的身份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与忠诚。诗中“锦段知无报,青萍肯见疑”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不安:美丽的诗句无以回报,平凡的事物却令人怀疑,折射出对个人价值及社会地位的思考。
再看“人生有通塞,公等系安危”,李商隐深入探讨了人生的境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密切关联,反映出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安危与否常常难以预料。“警露鹤辞侣,吸风蝉抱枝”用自然景象隐喻人际离别的伤感,白鹤告别伴侣,蝉儿依偎枝头,情感愈发浓烈,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惆怅。
最后一句“弹冠如不问,又到扫门时”揭示了官场的冷漠与无情。诗人以弹冠为引,暗示即便是有志于仕途的人,也难以逃避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既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展现了李商隐独特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传达了离别的伤感与对未来的期待,体现出深厚的人情味与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酬别令狐补阙》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a) 杜甫
b) 李白
c) 李商隐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警露”主要描绘了什么?
a) 白鹤
b) 蝉
c) 清晨的露水
d) 夏天的阳光
诗中“人生有通塞”意指什么?
a) 生活的丰富多彩
b) 人生的顺利与阻碍
c) 对未来的憧憬
d) 历史的变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