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

时间: 2025-04-26 20:52:51

诗句

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

月明谁起笛中哀。

多情王谢女,相逐过江来。

云雨未成还又散,思量好事难谐。

凭陵急桨两相催。

相伊归去后,应似我情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2:51

原文展示

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
作者:苏轼
昨夜渡江何处宿,
望中疑是秦淮。
月明谁起笛中哀。
多情王谢女,
相逐过江来。
云雨未成还又散,
思量好事难谐。
凭陵急桨两相催。
相伊归去后,
应似我情怀。

白话文翻译

昨夜我渡江,不知道在哪里过夜,
远望中似乎是秦淮河的景象。
明月下,不知是谁在笛中轻声哀鸣。
那多情的王谢之女,
也在河边追逐着而来。
虽说云雨之事未成,却又东散西飞,
让我思量,世间的美好事物难以成全。
依靠在栏杆上,急促的桨声催促着彼此。
她一旦归去,想必会如同我这般情怀。

注释

  • 渡江:指的是过江,渡过河流。
  • 秦淮:秦淮河,位于南京,是历史文化名河,象征着繁华与美好。
  • 笛中哀:指笛声中带着哀伤的情感。
  • 王谢女:王谢,指的是古代著名的王氏、谢氏家族,常用以象征美丽女子。
  • 云雨未成:指的是未能成就的恋情或情感。
  • 凭陵:指倚靠在栏杆上,感叹情感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常反映人生哲理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身处逆境,心境复杂,思乡怀人之情愈发浓厚。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江河的描写,寄托了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无奈。

诗歌鉴赏

《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是一首情感细腻的词作,苏轼在词中通过对渡江、秦淮、笛声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往昔美好的回忆与现实的无奈。开头两句“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引发读者对诗人过往生活的联想,秦淮河下的灯火辉煌与他此刻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月明谁起笛中哀”,则通过笛声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诉说着无法言说的情思。

“多情王谢女,相逐过江来”,诗人提到王谢家族的女子,既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暗示着那份美好的爱情终究难以实现。接下来“云雨未成还又散”,则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无奈,象征着人生中的种种遗憾。最后,诗人用“凭陵急桨两相催”点出离别的迫切与思念,反映出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与现实的感慨,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感情面前的脆弱与无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夜渡江何处宿:引入时间与空间的背景,表达对所处环境的迷茫。
  • 望中疑是秦淮:通过“秦淮”的提及,唤起对往昔繁华的回忆。
  • 月明谁起笛中哀:笛声的哀怨,暗示着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 多情王谢女,相逐过江来:借王谢女的形象,反映对理想爱情的向往。
  • 云雨未成还又散:象征未能实现的爱情与人生的无常。
  • 凭陵急桨两相催:急促的桨声加深了离别的紧迫感。
  • 相伊归去后,应似我情怀:表达对离别后情感的共鸣与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云雨未成”比喻未能成就的情感。
  • 对仗:词中上下句的对称,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性。
  • 意象:通过“月明”、“笛声”、“王谢女”等意象,传达深厚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对往昔美好情感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理想爱情的渴望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着孤独与思念,明亮而又冷清。
  • 笛声:代表着忧伤的情感,传递着诗人的内心挣扎。
  • 王谢女:象征着理想中的爱情与美好,充满向往。
  • 江河:代表着人生的流动与无常,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河流是哪个?

    • A. 长江
    • B. 秦淮
    • C. 黄河
    • D. 淮河
  2. “云雨未成还又散”中的“云雨”象征着什么?

    • A. 天气变化
    • B. 未能成就的情感
    • C. 美好的景象
    • D. 离别的伤感
  3. 诗中提到的“王谢女”指的是?

    • A. 王氏、谢氏家族的女子
    • B. 普通的女子
    • C. 诗人的爱人
    • D. 友人的女儿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苏轼《临江仙》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表达出对往昔美好的追忆与情感的无奈,苏轼更多地展现了对理想爱情的向往,而李清照则更深刻地抒发了对失去的哀伤。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相关查询

上阳宫望幸 齐一和尚影堂 献淮宁军节度使李相公 七里滩重送 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 寄许尊师 瓜洲驿重送梁郎中赴吉州 宿双峰寺,寄卢七、李十六 负谪后登干越亭作 晚次湖口有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矛字旁的字 风雨如磐 峻阀 跑墒 抗声 不亦乐乎 轻鲜 裱卷 克字旁的字 香字旁的字 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采字头的字 杀手锏 海开头的成语 丰容盛鬋 金字旁的字 方兰生门,不得不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