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5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2:51
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
作者:苏轼
昨夜渡江何处宿,
望中疑是秦淮。
月明谁起笛中哀。
多情王谢女,
相逐过江来。
云雨未成还又散,
思量好事难谐。
凭陵急桨两相催。
相伊归去后,
应似我情怀。
昨夜我渡江,不知道在哪里过夜,
远望中似乎是秦淮河的景象。
明月下,不知是谁在笛中轻声哀鸣。
那多情的王谢之女,
也在河边追逐着而来。
虽说云雨之事未成,却又东散西飞,
让我思量,世间的美好事物难以成全。
依靠在栏杆上,急促的桨声催促着彼此。
她一旦归去,想必会如同我这般情怀。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常反映人生哲理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身处逆境,心境复杂,思乡怀人之情愈发浓厚。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江河的描写,寄托了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无奈。
《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是一首情感细腻的词作,苏轼在词中通过对渡江、秦淮、笛声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往昔美好的回忆与现实的无奈。开头两句“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引发读者对诗人过往生活的联想,秦淮河下的灯火辉煌与他此刻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月明谁起笛中哀”,则通过笛声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诉说着无法言说的情思。
“多情王谢女,相逐过江来”,诗人提到王谢家族的女子,既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暗示着那份美好的爱情终究难以实现。接下来“云雨未成还又散”,则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无奈,象征着人生中的种种遗憾。最后,诗人用“凭陵急桨两相催”点出离别的迫切与思念,反映出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与现实的感慨,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感情面前的脆弱与无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对往昔美好情感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理想爱情的渴望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河流是哪个?
“云雨未成还又散”中的“云雨”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王谢女”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