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洞庭鱼》

时间: 2025-04-27 05:17:54

诗句

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

闹若雨前蚁,多于秋后蝇。

岂思鳞作簟,仍计腹为灯。

浩荡天池路,翱翔欲化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17:54

原文展示:

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
闹若雨前蚁,多于秋后蝇。
岂思鳞作簟,仍计腹为灯。
浩荡天池路,翱翔欲化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鱼很多,捕捉鱼不需要使用网具。湖面上鱼群活跃,就像雨前的蚂蚁那样忙碌,数量比秋后的苍蝇还要多。谁会想到鱼鳞可以做成席子,肚子却还可以当作灯来照明呢?在浩瀚的湖面上,通往远方的路,仿佛想要翱翔变成鹏鸟。

注释:

字词注释:

  • 洞庭:指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是中国著名湖泊之一。
  • :一种捕鱼的网。
  • :繁忙、喧闹。
  • :鱼的鳞片。
  • :席子。
  • :肚子。
  • :指的是用油灯光照明的工具。
  • 浩荡:形容水面辽阔、气势磅礴。
  • :传说中的大鸟,象征着雄伟和志向。

典故解析:

  • :出自《庄子》,象征着志向远大、追求自由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蕴藉,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及对现实的不满。

创作背景: 《洞庭鱼》是在李商隐游历洞庭湖时创作的,反映了他对鱼群的观察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中生动的描绘了自然环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诗歌鉴赏:

《洞庭鱼》是一首描写自然与生活的诗,诗中通过对洞庭湖鱼群的观察,展现了自然界的繁忙景象。开头两句“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简单明了地传达了湖中鱼的丰富,体现出一种随意而轻松的捕捉方式。接下来的“闹若雨前蚁,多于秋后蝇”,则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鱼的活跃情态与雨前的蚂蚁相提并论,形象地表现了活泼的自然。

而“岂思鳞作簟,仍计腹为灯”则转向一种哲理性的思考,鱼鳞本可以用来做席子,肚子也可以当作灯,暗示着人们的生存智慧和对资源的多重利用。最后两句“浩荡天池路,翱翔欲化鹏”则展现了诗人对远大理想的向往,表达了他对自由和广阔天地的追求。

整首诗在字句简练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使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自然的美,还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豪情与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描绘洞庭湖鱼群丰富,捕捉鱼不需要用网具,非常轻松。
  2. 闹若雨前蚁,多于秋后蝇:鱼群活跃程度比喻成雨前的蚂蚁,显示出鱼的繁多与喧闹。
  3. 岂思鳞作簟,仍计腹为灯:表达了对自然资源的独特理解,鱼鳞可以做席子,肚子可以当灯,体现了对生活的思考。
  4. 浩荡天池路,翱翔欲化鹏:展现了对广阔天地的向往,想要追求自由和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鱼的活跃比作“雨前蚁”,生动形象。
  • 对仗:如“岂思鳞作簟,仍计腹为灯”,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李商隐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憧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的活力与丰富。
  • 雨前蚁:表现出忙碌与生命的活跃。
  • 鳞、腹:具有人生哲理的象征,反映出对物质的思考。
  • :象征着理想、自由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洞庭湖的鱼有多少? A. 很少
    B. 很多
    C. 适中
    D. 无鱼

  2. 诗中用什么比喻鱼的活跃? A. 春天的花
    B. 雨前的蚂蚁
    C. 秋后的蝇
    D. 夏天的虫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无聊
    B. 忧伤
    C. 向往自由
    D. 对现实的不满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李商隐的《洞庭鱼》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环境,但李商隐更注重生动的描写和内心的哲理思考,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宁静的意境和孤独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集》
  • 《古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渔家傲 志渔卷 渔家傲 渔家傲 渔家傲 其三十 渔家傲 和欧阳韵一十六阕 其十八 渔家傲 渔家傲·听说娑婆无量苦 渔家傲 渔家傲·隔岸桃花红未半 渔家傲 其二十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洽足 牒报 靑字旁的字 立论 辵字旁的字 飞字旁的字 包含澈的词语有哪些 物稀为贵 毛字旁的字 怵惕恻隐 人中骐骥 毁节求生 丶字旁的字 楚徼 劈开头的成语 日薄虞渊 沈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