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5:4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5:46:03
宿晋昌亭闻惊禽
作者:李商隐
羁绪鳏鳏夜景侵,高窗不掩见惊禽。
飞来曲渚烟方合,过尽南塘树更深。
胡马嘶和榆塞笛,楚猿吟杂橘村砧。
失群挂木知何限,远隔天涯共此心。
在孤寂的夜晚,思绪纷乱,夜色渐深,高窗虽未遮掩,却能看到惊慌的鸟儿。
它们飞来飞去,正巧与烟雾缠绕在一起,越过南塘,树影愈发深邃。
胡人的马嘶声与榆林的笛声交错,楚地的猿鸣夹杂着橘村的敲打声。
失去同伴的鸟儿挂在树上,究竟有多少限制?即使在天涯相隔,我的心与你同在。
作者介绍: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的诗人,与杜牧并称“李杜”。他的诗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常常蕴含深邃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商隐晚年,经历了多次政治波折,心中感慨颇多。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孤独与思乡情的深刻感受。
这首诗以“夜景侵”开篇,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孤独气氛,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绪的纷乱。诗中“高窗不掩见惊禽”,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渴望,窗外的惊禽仿佛是诗人情绪的映射,象征着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接下来的句子通过“飞来曲渚烟方合,过尽南塘树更深”,将自然景色与诗人情感紧密结合,南塘的树木愈加深重,似乎映衬了诗人心中那份深沉的惆怅。诗中的“胡马嘶和榆塞笛”与“楚猿吟杂橘村砧”,音响的交织丰富了诗的层次感,展现了边塞的生活气息,折射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归属感的渴望。
最后两句“失群挂木知何限,远隔天涯共此心”,情感达到高潮,诗人以失群的鸟儿喻自身的孤独,即使身处天涯,心中那份情感却依然能够相通,体现了人际关系与情感的深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例如“胡马嘶”和“榆塞笛”的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景与自然,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词测试:
李商隐的代表作品之一是?
诗中“羁绪”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胡马”所代表的意象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