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20:4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20:42:58
《十二时 秋夜有寄》
作者:樊增祥 〔清代〕
荡帘波,药烟如水,秋在疏桐庭院。
看络角银河斜转。露浥凉红微泫。
细擘龙团,重温麝炷,刻漏刚三点。
将宋玉一段秋悲,写入杏罗,分付妆楼新雁。
天上星六张五角,苦与身宫厮羼。
会短别长,除非梦里,得见桃花面。
梦也无觅处,宵宵翠被不暖。
这绮怀消除无计,谱入红箫低按。
北宋乐章,初唐宫怨。字字珍珠贯。
待得伊到此,亲书素绡团扇。
在秋夜的庭院,轻帘荡漾,药香如水般弥漫,秋天的气息在稀疏的桐树间流淌。抬头望去,银河在天边斜斜流转,露水轻浸着微凉的红花,似乎在微微颤动。细细品味那龙团饼,再次回味着麝香点燃的香气,时光刚刚过去三个时辰。想起宋玉那段悲秋的诗句,写进杏色罗衣里,交给妆楼中的新来的雁。天上星辰如六张五角,苦苦与我身心交织。短暂的相聚与漫长的离别,除非在梦中见到你的桃花般的面容。即使梦中也无处可寻,夜晚的翠被也无法温暖我。这份绮丽的思念无法排解,只能谱入红箫的低吟。北宋的乐章,初唐的宫怨,字字如珍珠般串联。期待你能来到这里,亲自书写在素绡的团扇上。
作者介绍:樊增祥,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风清新隽永,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是清代诗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秋夜,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与思念,尤其是对离别的惆怅。诗中融入了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
《十二时 秋夜有寄》是一首充满秋夜情思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诗的开头便以“荡帘波,药烟如水”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秋夜的清凉与幽静。接着,诗人通过对银河的描绘与露水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秋夜的意境,展现了自然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诗中多次提到的“宋玉”与“桃花面”,不仅增添了文化的厚度,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向往。尤其是“会短别长,除非梦里,得见桃花面”一句,透出一丝无奈与惆怅,反映出对爱与离别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不仅在形式上工整优美,意象丰富,还在情感上真挚深刻,充分展现了清代诗人的艺术风采。通过对秋夜的细致描绘,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孤独与思念,同时又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与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秋夜的孤独与思念展开,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离别的惆怅,展现了清代诗人细腻的情感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宋玉”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诗中“桃花面”象征什么?
诗的情感基调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