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0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08:23
满庭霜 题雪竹画帧为崔劭方作
作者:张慎仪 〔清代〕
薄月栖寒,朔猋觉梦,满阶枯翠冥冥。
暮鸦盘未,空际了无声。
霏过一回晴雪,瘦筠萧槭也愁醒。
忆琴外,玉梅同调,寄语细丁宁。
倚阑。人去后,枝摇琼屑,冷透疏棂。
问平安谁报,依旧亭亭。
横抹苍寒不断,尽幽绝好绘丹青。
增惆怅,春风鸾尾,知更怆吟情。
在寒冷的薄月下,北风带来了梦幻,满阶的枯竹在昏暗中显得更加凄凉。
黄昏时,乌鸦还未归来,空中一片寂静。
雪花轻轻飘过一阵晴雪,瘦弱的竹子和槭树也因此愁醒。
想起琴声之外,玉梅的清音与我共鸣,寄托着细微的思念。
倚靠在栏杆上,等人离去后,枝头摇曳着琼屑,冷风透过稀疏的窗棂。
问谁来报平安,依然是那样挺立。
苍寒的笔触不断勾勒,尽显幽绝美景,堪称丹青佳作。
更加增添了惆怅,春风如鸾尾,知更鸟似乎也在怆吟情怀。
作者介绍:
张慎仪,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情感,作品常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寒冬之际,正值作者身处寒冷环境,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的感受与内心的情感波动。
《满庭霜》是一首充满忧郁情愫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寒冬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开篇以“薄月栖寒”引入,描绘了一个寒冷而宁静的夜晚,薄薄的月光映照着满阶的枯竹,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接着“暮鸦盘未,空际了无声”,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寂静,似乎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相呼应,进一步加强了孤独的情绪。
在“霏过一回晴雪”中,雪花的飘落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感受,瘦弱的竹子与槭树在雪中显得更加愁苦,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接下来的回忆与寄语更是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往事的思念与眷恋,尤其是在“倚阑”一词中,表露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冬雪竹景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逝去时光的怀念,最终以“增惆怅,春风鸾尾”收尾,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与对现实的无奈,形成了一个完整而深邃的情感循环。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寒冬的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展现了孤独与惆怅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薄月”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繁荣
B. 孤独与凄凉
C. 春天的希望
“暮鸦盘未,空际了无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孤寂
C. 期待
诗的最后一句中提到的“春风鸾尾”象征着什么?
A. 悲伤
B. 希望与情感流动
C. 冷漠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