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舟行五绝》

时间: 2025-07-12 22:52:26

诗句

落景秋云晚不开,天寒古岸野船回。

初惊波面微澜起,已觉风前细雨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22:52:26

原文展示:

舟行五绝 张耒 〔宋代〕 落景秋云晚不开,天寒古岸野船回。初惊波面微澜起,已觉风前细雨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夕阳下的秋云傍晚时分依然不散,天气寒冷,古老的岸边野船归来。起初惊讶于波面微微的涟漪,随即感觉到风中飘来的细雨。

注释: 字词注释:

  • 落景:夕阳。
  • 秋云:秋天的云。
  • 晚不开:傍晚时分云层不散。
  • 古岸:古老的岸边。
  • 野船:指没有固定航线的船只。
  • 微澜:微小的波浪。
  • 细雨:小雨。

典故解析:

  • 本诗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即为其代表作之一。张耒在政治上也有所作为,曾任翰林学士等职。

创作背景: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江景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和诗人的感受。可能是在一次江上旅行中,诗人感受到了秋日的寒意和自然的细微变化,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秋日傍晚的江景。首句“落景秋云晚不开”,通过“落景”和“秋云”两个意象,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天气的阴沉。次句“天寒古岸野船回”,以“天寒”和“古岸”加深了秋日的寒意,而“野船回”则增添了一丝动态和生活的气息。后两句“初惊波面微澜起,已觉风前细雨来”,通过“微澜”和“细雨”两个细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细腻的感受。整首诗情感含蓄,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和深刻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落景”和“秋云”描绘了傍晚时分的阴沉天气,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氛围。
  • 次句以“天寒”和“古岸”加深了秋日的寒意,而“野船回”则增添了一丝动态和生活的气息。
  • 后两句通过“微澜”和“细雨”两个细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细腻的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微澜”和“细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细微变化。
  • 拟人:“秋云晚不开”中的“不开”赋予了秋云以人的行为特征,增强了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傍晚江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细腻的感受,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刻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景: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
  • 秋云:秋天的云,象征天气的阴沉。
  • 古岸:古老的岸边,象征历史的沉淀。
  • 微澜:微小的波浪,象征自然的细微变化。
  • 细雨:小雨,象征秋日的寒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落景”指的是什么? A. 夕阳 B. 秋云 C. 古岸 D. 微澜
  2. “野船回”中的“回”是什么意思? A. 回来 B. 回去 C. 来回 D. 返回
  3. 诗中的“微澜”和“细雨”分别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细微变化和秋日的寒意 B. 秋日的寒意和自然的细微变化 C. 天气的阴沉和时间的流逝 D. 历史的沉淀和时间的流逝

答案:1. A 2. D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样描绘了江景,但情感更为复杂。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江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张耒的《舟行五绝》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相比,张诗更为简洁,情感更为含蓄,而苏诗情感更为复杂,表达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风。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创作背景。

相关查询

赠高九万并寄孙季蕃二首 其一 挽汪守宗博二首 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 其二十 次韵建安章南举投赠 庆建州叶守 其二 题壁 湘南楼 寄泉僧真济 碧溪草堂六言二首 挽程孺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閠字旁的字 目迷五色 包含覃的词语有哪些 感恩戴德 齐字旁的字 非字旁的字 年衰岁暮 济济跄跄 久别 金鱼 隗俄 委委曲曲 眼高于天 委笄 入字旁的字 鼓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