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3:54
浣溪沙
向日南枝不奈晴。
无风绛雪自飘零。
画楼更作断肠声。
小侧金荷迎落蕊,高烧银烛照残英。
生愁斜月酒初醒。
全诗翻译:
朝阳照耀着南边的枝头,难以忍受这晴朗的天气。
没有风,却能看到红色的花瓣如雪花般飘落。
画楼里的声音更显得令人断肠。
小巧的金色荷花迎接着凋落的花蕊,高烧的银烛照亮了残存的花朵。
在斜月下,我刚刚醒来,心中感到一阵愁苦。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画楼”与“银烛”,常见于古代文人雅集,指代那种清雅、孤寂的生活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回忆与感伤。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著名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词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浣溪沙》创作于一个春意盎然的时节,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时代,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李弥逊的《浣溪沙》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词作,诗人在自然景色的描写中,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开头两句描绘了春日的阳光和花瓣的飘落,形成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通过“无风绛雪自飘零”,诗人传达了对那种无奈与孤独的感触。接下来的“画楼更作断肠声”,则将情感推向高潮,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惆怅。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金荷迎落蕊”和“高烧银烛照残英”,将目光从外界的自然景色转向内心的情感,象征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惋惜。而最后一句“生愁斜月酒初醒”,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时间的流逝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在月光下,经过酒醉之后的清醒与愁苦。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春日的美景,夹杂着浓厚的个人情感,展现了宋代词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景与内心的愁苦展开,反映了生命的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眷恋,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与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无风绛雪自飘零”中“绛雪”指的是什么?
A. 白雪
B. 红色花瓣
C. 雨水
D. 霜
“生愁斜月酒初醒”中“斜月”象征什么?
A. 夜晚
B. 时间的流逝
C. 春天
D. 酒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唐代王维的《鹿柴》相比,李弥逊的《浣溪沙》在情感表达上更具个人色彩,而王维则更多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传达情感,但风格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
通过这些资料,可以深入了解李弥逊及其作品的背景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