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1:36
清平乐
作者:李弥逊 〔宋代〕
推愁何计。车下忘乘坠。
日上南枝春有意。已讶红酥如缀。
儿童缓整余杯。芒鞋午夜重来。
素面应憎月冷,真香不逐风回。
这首词表达了对烦恼的无奈和春天的惬意。
在推开烦恼时,似乎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在车下,反而忘记了乘坐的感觉。
阳光洒在南边的树枝上,春天带来了生机,
已然让人惊讶,那红色的花瓣像是缀在一起。
小孩子们慢慢地整理着余下的酒杯,
在午夜时分,赤脚的鞋子又回来了。
她的素面让人觉得仇恨,仿佛是月光太冷,
真实的香气却不愿随着风而去。
作者介绍:李弥逊,字君实,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词人。李弥逊的词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为题材,作品流畅而富于情感,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南宋社会动荡,但文化艺术却相对繁荣。李弥逊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清平乐》是一首充满春意和生活气息的词作,透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烦恼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篇的“推愁何计”,直接点明了词人的心境,表达出对困扰的无能为力。紧接着“车下忘乘坠”,则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传达出一种放松和随性的状态,仿佛在说,生活中总有些烦恼让人难以释怀,但在春日的阳光下,这些烦恼似乎变得不再重要。
随着词情的展开,日上南枝的春光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已讶红酥如缀”一句,则是对春花的赞美,鲜艳的花瓣如同点缀在自然中的美好事物,令人惊叹。接着,儿童的出现象征着纯真与快乐,缓慢整理酒杯的动作,仿佛在诉说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最后几句,素面应憎月冷,真香不逐风回,展现了对美的思考。虽然外在的环境可能冷清,但内心的真实感受却如香气般绵长,难以忘怀。这种对比增强了词的情感深度,表现了词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和生活的点滴,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珍视与对烦恼的淡然态度,传达出一种洒脱与宁静的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儿童缓整余杯”中,儿童的形象象征着什么?
A. 纯真与快乐
B. 忧愁与烦恼
C. 成熟与责任
答案:A
“素面应憎月冷”中的“月冷”意指什么?
A. 寒冷的环境
B. 冷淡的态度
C. 清冷的美
答案:C
整首词主要表达了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A. 愤怒
B. 失落
C. 洒脱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理解《清平乐》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