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1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13:04
残春
作者: 陆游 〔宋代〕
章甫从诸老,今为两世人。
惟书尚开眼,非酒孰关身?
远水涵清镜,晴云蹙细鳞。
篱边花未尽,作意醉残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晚春时节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提到,章甫(指诗人自己)已经从许多前辈那里学习了知识,如今已成为“两世人”,意指经历了许多风雨。唯有书籍能够让我开阔眼界,而酒却与我的身体无关。远处的水面如同清晰的镜子,晴朗的天空映照出细小的鱼鳞。篱笆边的花朵尚未凋谢,我特意想要在这残春时节尽情地畅饮。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通过“书”与“酒”的对比,反映了传统文人对书籍的重视与对酒的淡然态度,体现了儒家文化中求知与节制的思想。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
陆游晚年时,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悲痛,常常在诗中表达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残春》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诗人在这个时节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与春天的残余,故而写下此诗。
《残春》是一首充满浓郁春意与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书”与“酒”两者的对比,展现出陆游对生活的不同理解。尽管酒可以带来短暂的快乐,但书籍却能带来长久的智慧与启发。诗人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显示出他作为文人的自我认知与价值观。
远处的水面如同清晰的镜子,晴空中的云朵映照出水中细小的鱼鳞,描绘出一幅生动清新的春日景象。而篱边花未尽的意象则暗示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尽管春天即将逝去,但依然可以在残春中找到醉意。这种对比不仅仅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也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逝去春光的惋惜,也有对未来的思索,体现了陆游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知识的珍视与对春天的留恋,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测试:
陆游的字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非酒孰关身”是什么意思?
诗中“篱边花未尽”表现了什么情感?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