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2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0:21:42
春晚南堂晨起
作者: 陆游 〔宋代〕
秋风树瘦劲,春露叶扶疏。
夙兴立堂上,短发未暇梳。
高谢世俗撄,游於物之初。
青黄灾断木,三四调群狙。
长生岂有巧,要令方寸虚。
今年幸差健,小雨聊荷锄。
秋风吹来,树木显得纤瘦而有劲,春露滋润下,叶子变得稀疏。早起时我站在堂前,短发没有时间梳理。高洁地拒绝世俗的牵绊,游荡于事物的本源。青黄交错的灾难使木头断裂,三四只猕猴在树上吱吱叫。长生之道岂有捷径,唯有让心灵保持空虚。今年的运气不错,细雨中我暂时拿起锄头。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其诗风豪放激昂,既有对国家的忧虑与关切,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
这首诗写于春季,表现了诗人清晨起床时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陆游生于动荡的时代,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春晚南堂晨起》是一首描绘春季清晨自然景象和个人感受的诗。诗的开头通过描写秋风与春露的对比,展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变化,树木在秋风中显得瘦劲,而春露则让叶子更加稀疏,生机盎然。诗人夙兴立于堂上,表现出一种清晨的宁静和思考,短发未梳,似乎暗示了他对世俗的漠然与高洁的追求。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以“高谢世俗撄”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拒绝,强调了他对物质生活的超脱,体现出一种高远的理想追求。而“青黄灾断木,三四调群狙”则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活力和生动的自然景象。最后两句提到“长生岂有巧”,表达了对长生之道的思考,强调心灵的虚无与宁静,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深刻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感悟,表现出一种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体现了对世俗的超脱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李白
C. 陆游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高谢世俗撄”意指什么?
A. 拒绝世俗的烦恼
B. 追求财富
C. 追求名利
D. 享受生活
“夙兴立堂上”中“夙兴”是什么意思?
A. 晚起
B. 早起
C. 睡觉
D. 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