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1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12:45
尘架多文集,偶取一卷披。
未及看姓名,疑是陶潜诗。
看名知是君,恻恻令我悲。
诗人多蹇厄,近日诚有之。
京兆杜子美,犹得一拾遗。
襄阳孟浩然,亦闻鬓成丝。
嗟君两不如,三十在布衣。
擢第禄不及,新婚妻未归。
少年无疾患,溘死于路歧。
天不与爵寿,唯与好文词。
此理勿复道,巧历不能推。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书架上偶然翻到一本诗集,打开一看,竟怀疑是陶渊明的诗。看到作者的名字后,才知道是邓鲂的作品,心中不禁感到悲伤。诗人常常遭遇困境,最近的确如此。京兆的杜甫依然有幸得以遗留诗篇,襄阳的孟浩然也听说自己已白发苍苍。唉,君子竟不如他们,年方三十却仍是布衣。即便中了进士,俸禄也微薄,新婚的妻子还未归来。年轻时没有疾病,却在路上匆忙去世。天并没有给予他爵位和长寿,唯有与好诗词相伴。这个道理就不再多说了,巧妙的命运无法推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切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诗歌作品涵盖了爱情、政治、社会等多个方面,富有情感与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同代诗人的关怀和对人生的感慨。邓鲂作为一位不太为人知的诗人,白居易通过此诗表达了对他诗才和遭遇的惋惜,同时也寄托了对自己命运的思索。
这首诗以白居易独特的视角,透过对邓鲂诗歌的阅读,表达了对诗人命运的深切同情。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提及杜甫和孟浩然的成就与困境,突显了邓鲂的不幸,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白居易将自身的感受与对邓鲂的惋惜交织在一起,展现出诗人之间的情谊和对命运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特别是“少年无疾患,溘死于路歧”一句,直击人心,表达了对年轻生命的惋惜和对命运无常的深刻感悟。最后一句“此理勿复道,巧历不能推”,则是对人生命运的哲学思考,强调了人生的不可测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诗人邓鲂命运的同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了白居易对同代诗人命运的关心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京兆”是指哪个诗人?
“少年无疾患,溘死于路歧”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