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醉后却寄元九》

时间: 2025-07-26 16:20:43

诗句

蒲池村里匆匆别,沣水桥边兀兀回。

行到城门残酒醒,万重离恨一时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6:20:43

原文展示:

醉后却寄元九
作者: 白居易

蒲池村里匆匆别,
沣水桥边兀兀回。
行到城门残酒醒,
万重离恨一时来。

白话文翻译:

醉酒后,我在蒲池村与好友匆匆告别,
在沣水桥边,回头凝望,心中不舍。
走到城门时,酒意渐消,清醒过来,
心中涌现出万千离愁,瞬间涌上心头。

注释:

  • 蒲池村: 地名,白居易曾在此地生活和游历。
  • 沣水桥: 桥名,指的是沣河的桥,象征着离别的地方。
  • 城门: 指的是城市的入口,象征着归途和离别的地方。
  • 残酒醒: 指酒意逐渐消退,心情由醉转为清醒。
  • 万重离恨: 形容离别所带来的沉重和复杂的情感。

典故解析:

  • 酒后离愁: 在古代诗词中,酒常常与离别、思乡等主题联系在一起。白居易在此借酒抒发离愁,表现了离别的苦楚与思念的深切。
  • 沣水: 这一水域在唐代可算是著名景点之一,诗人常以自然景色寄托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平易近人著称,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态。白居易的作品涵盖了政治、生活、爱情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白居易在蒲池村游历期间,表达了他与友人元稹的离别之情。诗中通过酒来引出离愁,反映了他对于友谊的珍视以及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与感伤。

诗歌鉴赏:

《醉后却寄元九》是一首抒发离愁的诗作,整体上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在蒲池村与友人匆匆别离的情景,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尤其是“蒲池村里匆匆别”,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急促与无奈,显示了离别时的复杂心情。

接下来的“沣水桥边兀兀回”,则是诗人回头凝望,心中充满了不舍。这一意象的使用,让人感受到一种情感的沉重,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诗人心中万千思绪交织。在最后两句中,诗人从醉意中醒来,意识到离别的痛苦,万重离恨涌上心头,体现了一种对友谊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活变迁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渲染,展现了白居易对于友谊的深情和对离别的无奈,令人倍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蒲池村里匆匆别: 描述离别的匆忙,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 沣水桥边兀兀回: 用“兀兀”形容回头的情景,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行到城门残酒醒: 酒意消退,象征清醒后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离别的深刻感受。
  • 万重离恨一时来: 形容离愁的沉重与突如其来,展现出情感的复杂与深邃。

修辞手法:

  • 采用了对仗、排比等手法,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意象丰富,如“蒲池村”、“沣水桥”等,表现了离别的场景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醉酒与离别的结合,表达了对友谊的珍重与离别的痛苦,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深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蒲池: 象征着友谊的温馨与美好。
  • 沣水: 代表了离别的地方,寄托了诗人的思念。
  • : 既是饮品,也是情感的媒介,象征着欢聚与离别的交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哪个村庄与友人匆匆别? A. 沣池村
    B. 蒲池村
    C. 长安

  2. 诗中提到的“沣水桥”象征什么? A. 欢聚
    B. 离别
    C. 思乡

  3. “万重离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轻松愉快
    B. 深沉忧伤
    C. 喜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的送别诗,情感深厚。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思乡与离别。

诗词对比:

  • 白居易 vs. 李白: 白居易的诗往往更注重情感的细腻与生活的真实,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壮丽。两者在离别主题上的表达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白居易集》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传》

相关查询

哈密度岁简胡息斋 题路旁于阗大玉 其二 题路旁于阗大玉 其一 木鹿寺经园 嘉平月护送参赞海公统军赴藏 其四 嘉平月护送参赞海公统军赴藏 其三 嘉平月护送参赞海公统军赴藏 其二 嘉平月护送参赞海公统军赴藏 其一 题巨子馥慕砚图 梓潼道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矢字旁的字 五反 栋梁之材 飞蛾扑火 赶步 交往 豸字旁的字 龍字旁的字 血流飘卤 广字头的字 土龙刍狗 襧叙 包含羝的词语有哪些 捏揣 立刀旁的字 谋定后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