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3:2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29:18
感春
巫峡中心郡,巴城四面春。
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
忧喜皆心火,荣枯是眼尘。
除非一杯酒,何物更关身。
在巫峡的中心地区,巴城四面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青草依偎在水边,白发老人正看着盛开的花朵。
心中的忧愁和快乐都是心头的火焰,
生命的荣华与衰败不过是眼前的浮尘。
除了这一杯酒,还有什么能让我如此牵挂呢?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以通俗易懂、感情真挚著称,常常关注民生疾苦,倡导社会正义。他的作品广泛涉及政治、历史、生活等多个方面。
《感春》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回归田园、享受宁静生活之际。此时,春天的美景激发了他对生命无常及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春天既是生机盎然的象征,也是他对生命感悟的引发。
《感春》是一首蕴含深意且情感真挚的诗作。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表现出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然而,在春光明媚的表象下,诗人却深感人生的无常与忧虑。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巫峡和巴城的春色,绿草如茵,白发老人与花相伴,画面温馨而宁静。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入对生命的思考。诗人将忧喜视为“心火”,强调情感的复杂性;而“荣枯是眼尘”,则流露出对世事变迁的淡然,仿佛人生的起伏不过是浮云。最后一句“除非一杯酒”,则表现出酒在诗人心中的重要性,似乎只有酒才能应对内心的忧虑与烦恼。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是对生活的感慨,也是对人生态度的反思,体现了白居易追求乐观与洒脱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诗人在春光明媚的背景下,感受到人生的短暂与情感的复杂,最终回归到对酒的依赖,展现出一种乐观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巫峡”指的是哪个地区?
诗中“忧喜皆心火”是什么意思?
诗人认为除了什么,其他都不再关心?
白居易《感春》与杜甫《春望》:
白居易《感春》与王维《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