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0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9:03:38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女子在金色的筝柱旁弹奏古筝,素雅的手指在玉色的房前轻轻移动。她渴望得到周郎的关注,因此在弹奏时,常常因心中思念而误触琴弦。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周郎”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英俊人物周瑜,他的形象在文学中常常与美好、优雅相联系,诗中女子渴望得到他的关注,反映了对爱情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李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词作著称。他的词风清新婉约,常反映女性的情感与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听筝》写于唐代,正值社会繁荣,女性的地位逐渐提升,诗中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弹奏古筝的情景,展现了当时女性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听筝》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位女子在弹奏古筝时的内心情感。诗的开头“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描绘了一个优雅的场景,古筝的声音与女子的素手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其优雅与美丽。而“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则表达了她对周郎的爱慕之情,因思念而在弹奏时产生失误,体现了爱情带来的紧张与期待。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渴望,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女性对爱情的执着与期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期待,借助音乐的意象,展现了内心的复杂情感,反映出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周郎”在诗中代表什么?
诗中女子因为什么原因而误触琴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女性对爱情的思念与渴望,具有相似的情感基调;而白居易的《琵琶行》则通过更为复杂的音乐意象,展现了对过往的追忆与感慨,二者都反映了古代女性丰富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