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6:15
作者: 陈道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砥柱鲸波迥不群,晓光春色隔溪分。
长公日月黄扉晚,陀院秋风白发纷。
山阁晴峰云欲冷,帆樯迷望水空沄。
遗踪不逐风烟散,随处天涯可借君。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独特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心境。诗的开头提到坚固的山峰屹立在波涛之中,显得与众不同;清晨的阳光和春天的色彩在溪水两岸分开。接着描绘了日月轮转,黄昏时分,伴随秋风,白发纷飞的景象。山间的阁楼和晴朗的山峰在云雾中显得有些寒冷,船帆在水面上迷失了方向,似乎被空灵的水波吞没。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不追寻过去的遗迹,认为无论身处何地,天涯海角都可以成为朋友的寄托。
诗中提到的“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常用于古诗中表达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此类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屡见不鲜,往往用以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介绍: 陈道,明代诗人,少有名声,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游览小金山时,景色的美丽与个人的感受相结合,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游小金山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反思。开头的“砥柱鲸波”形象地描绘了小金山的巍峨与壮丽,设定了整首诗的基调。随后,清晨的光线和春色的对比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希望与活力,而“长公日月”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带来了些许的惆怅。尤其是“陀院秋风白发纷”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无情的感慨。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一种静谧的思考,描绘了山阁和水面的景象,仿佛是对内心世界的探寻与反思。最后一句“随处天涯可借君”则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渴望与追求,即使在天涯海角,也希望能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分享生命的旅程。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人与自然、时间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谊的渴望,凸显了自然景色对心灵的启迪。
诗词测试:
“砥柱”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长公日月”象征着什么?
最后一句“随处天涯可借君”中,“借君”意指?
答案: 1. A 2. B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比较,两者皆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思考,但王维更侧重于宁静与内心的安宁,而陈道的诗则在宁静中渗透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友谊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