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3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9:51
偶入西斋院示释子恒璨
僧斋地虽密,忘子迹要赊。
一来非问讯,自是看山花。
我偶然来到了西斋的院子,虽然这里僧舍的地方很隐秘,但却不见你的踪影。今天来这里并不是为了问候你,而是为了欣赏山中的花。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公元737年,卒于791年。他的诗风质朴,自然,常描绘山水田园的景色,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作于韦应物游历西斋时,表达了他对隐士生活的理解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在唐代,隐逸生活受到许多文人的追崇。
韦应物的《偶入西斋院示释子恒璨》是一首极具禅意的诗作。诗的开头便以“僧斋地虽密”揭示了环境的幽静与隐秘,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这种环境不仅是对僧人生活的描绘,也是诗人心境的反映。接下来的“忘子迹要赊”则表达了对友人释子恒璨的思念,但又没有找到他。诗人虽然没有直接问候,却用“自是看山花”来表达自己此行的真实目的。这种自然的情感流露,显示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山花的欣赏,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美的感悟,暗示了即使在寻找友人的过程中,也不忘享受自然的美好。
整首诗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人通过对山花的欣赏,展现了内心的平和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中提到的“忘子迹要赊”意指什么?
诗人来西斋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诗中“自是看山花”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