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偶入西斋院示释子恒璨》

时间: 2025-04-26 20:39:51

诗句

僧斋地虽密,忘子迹要赊。

一来非问讯,自是看山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9:51

原文展示:

偶入西斋院示释子恒璨
僧斋地虽密,忘子迹要赊。
一来非问讯,自是看山花。

白话文翻译:

我偶然来到了西斋的院子,虽然这里僧舍的地方很隐秘,但却不见你的踪影。今天来这里并不是为了问候你,而是为了欣赏山中的花。

注释:

  • 僧斋:指僧人的居所或修行之地。
  • :隐蔽,意思是地方较为幽静、隐秘。
  • 忘子:忘记了你,指的是忘记了释子恒璨的踪影。
  • :踪迹,足迹。
  • :拖延,延缓。
  • 问讯:问候、打招呼。
  • 自是:自然而然,就是。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西斋”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寺庙或隐士居所,反映了当时佛教文化的影响。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公元737年,卒于791年。他的诗风质朴,自然,常描绘山水田园的景色,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韦应物游历西斋时,表达了他对隐士生活的理解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在唐代,隐逸生活受到许多文人的追崇。

诗歌鉴赏:

韦应物的《偶入西斋院示释子恒璨》是一首极具禅意的诗作。诗的开头便以“僧斋地虽密”揭示了环境的幽静与隐秘,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这种环境不仅是对僧人生活的描绘,也是诗人心境的反映。接下来的“忘子迹要赊”则表达了对友人释子恒璨的思念,但又没有找到他。诗人虽然没有直接问候,却用“自是看山花”来表达自己此行的真实目的。这种自然的情感流露,显示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山花的欣赏,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美的感悟,暗示了即使在寻找友人的过程中,也不忘享受自然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僧斋地虽密:虽然这里的僧舍位置很隐蔽。
  2. 忘子迹要赊:却不见你(释子恒璨)的踪迹。
  3. 一来非问讯:今天来这里并不是为了问候你。
  4. 自是看山花:而是为了欣赏山中的花。

修辞手法:

  • 对比:隐秘的僧舍与山花的开放形成对比,暗示了内心的宁静与思念。
  • 象征:山花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脆弱,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人通过对山花的欣赏,展现了内心的平和与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 僧斋:象征隐逸与宁静的生活方式。
  • 山花:象征生命的美丽与短暂,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忘子迹要赊”意指什么?

    • A. 忘记了山花
    • B. 忘记了朋友的踪影
    • C. 忘记了僧人的教导
    • D. 忘记了隐逸生活
  2. 诗人来西斋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 A. 寻找朋友
    • B. 看山花
    • C. 参加僧会
    • D. 写诗
  3. 诗中“自是看山花”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友人的失望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师》

诗词对比:

  • 韦应物与王维的诗风都有着浓厚的自然情怀,但韦应物的作品常常更倾向于表达对友人的思念,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韦应物研究》

相关查询

贺新郎 读西寺赵吴兴所书虚照禅师塔铭 贺新郎 和韵答闺友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三十六 贺新郎(再次韵) 贺新郎 感事 贺新郎 寒夜同冯洁士先生、张孺子、董明试集斋中,用芝麓先生别其年元韵 贺新郎 月夜看梅花 贺新郎 其二 九日途中忆兄璈伯 贺新郎·庚寅 贺新郎·庚辰七夕,晤缪函九于刘蔚园寺寓席上赋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牛字旁的字 往开头的成语 强者反己 心字底的字 结緑 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从心之年 见义敢为 瞿所 自字旁的字 膳羞 庙堂伟器 剐割 漕贡 卤字旁的字 包含骋的词语有哪些 山字旁的字 栉垢爬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