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0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9:41
终日愧无政,与君聊散襟。
城根山半腹,亭影水中心。
朗咏竹窗静,野情花径深。
那能有馀兴,不作剡溪寻。
整天感到愧疚因为没有政事可做,和你一起聊聊心事。
城边的山在半腰,亭子的影子映在水的中央。
高声吟唱在竹窗前显得格外宁静,野外的情景在花径中显得愈加深邃。
哪里还能有多余的兴致,不再去寻访剡溪的美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晦,号浩然,唐代诗人,晚唐时期重要的诗人之一,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春日时节与友人相聚的情景中写成,表达了他对政治无能的无奈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情怀。
韦应物的《酬秦征君、徐少府春日见寄》是一首深具情感和意境的诗作。诗中首先表达了诗人对政治无能的自责与愧疚,透露出他对时局的无奈与失落。接着,诗人以自然景物描写来转移情绪,城根的山、亭影与水心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这种对比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深刻:在繁忙的世事与静谧的自然之间,诗人选择了后者,展现出他对恬淡生活的向往。
通过“朗咏竹窗静,野情花径深”的描绘,诗人展现了春日里宁静的生活情趣,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的美好与和谐。最后一句“那能有馀兴,不作剡溪寻”意在表现诗人对美景的渴望,但由于心中愧疚而无心去追寻,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内涵。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色,还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展现了唐代文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政治无能的自责与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终日愧无政”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自豪
B. 愧疚
C. 快乐
D. 无奈
诗中提到的“剡溪”代表什么?
A. 诗人的家乡
B. 美丽的自然景色
C. 忙碌的城市生活
D. 政治的中心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忧伤
C. 宁静
D. 激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