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20:0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20:09:23
《答重阳》
省札陈往事,怆忆数年中。
一身朝北阙,家累守田农。
望山亦临水,暇日每来同。
性情一疏散,园林多清风。
忽复隔淮海,梦想在沣东。
病来经时节,起见秋塘空。
城郭连榛岭,鸟雀噪沟丛。
坐使惊霜鬓,撩乱已如蓬。
这首诗回忆了往昔的种种,感慨在这数年间的经历。我身处北阙,家庭负担沉重,依旧守着田地,勤劳耕作。向往着山水,闲暇时总会来这里游玩。性情逐渐变得疏散,园林中清风荡漾。如今却隔着淮海,梦想仍在沣东。生病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看到秋塘时一片空荡。城郭与榛岭连绵,鸟雀在沟丛中鸣叫。坐在这里,白发已惊霜,心中感慨已如蓬乱。
作者介绍: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太原,以诗名世,尤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重阳节前后,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思考。重阳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代表着对长寿的祝福、对亲友的思念,诗人在此时写下此诗,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节日的情感基调。
《答重阳》是一首充满乡愁和感慨的诗作。韦应物通过细腻的描绘,将个人的经历与自然景物紧密结合,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深沉的情感。诗的开头回忆往事,带着淡淡的忧伤,这种情感贯穿全诗。诗中描述了诗人身处北阙的孤独与无奈,家庭的负担让他倍感沉重,但对山水的向往和闲暇的游玩又让他心中多了一份慰藉。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隔淮海”的意象,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思念,令人感到一丝凄凉。而“病来经时节”则揭示出生命的无常与脆弱。最后,诗人以“惊霜鬓”作结,描绘了岁月的流逝与自身的变化,既有对人生的无奈感慨,也有对自然的依恋与敬畏。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折射出普遍的人生哲理,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对家庭责任的担当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北阙”指代什么?
A. 田地
B. 朝廷
C. 山水
D. 朋友
“惊霜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年轻无畏
B. 对自然的向往
C.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D. 对生活的满足
诗中提到的“秋塘”象征什么?
A. 孤独与空虚
B. 家庭的温暖
C. 友情的美好
D. 自然的生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韦应物的《答重阳》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王维的作品则更强调自然景色的描绘。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韦应物的作品更为内省与细腻,表现出对过往的回忆与现状的思考。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答重阳》的深入解析与理解,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