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3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3:31:11
答苏州韦应物郎中
皎然 〔唐代〕
诗教殆沦缺,庸音互相倾。
忽观风骚韵,会我夙昔情。
荡漾学海资,郁为诗人英。
格将寒松高,气与秋江清。
何必邺中作,可为千载程。
受辞分虎竹,万里临江城。
到日扫烦政,况今休黩兵。
应怜禅家子,林下寂无营。
迹隳世上华,心得道中精。
脱略文字累,免为外物撄。
书衣流埃积,砚石驳藓生。
恨未识君子,空传手中琼。
安可诱我性,始愿愆素诚。
为无鸑鷟音,继公云和笙。
吟之向禅薮,反愧幽松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诗教沦丧的遗憾,感叹庸俗的声音交错在一起。突然间,我看到了风骚的韵味,唤起了我对往昔的情怀。浸润在学海中,我的才华愈加蓬勃,志向要比肩高松,气质如同清秋的江水。何必要在邺城写作呢?我可以创造千载的名声。即使在虎竹的笔下,万里之外的江城依然可以传达我的心声。希望能早日摆脱繁琐的政务,更何况如今已经停止征兵。应当怜悯那些禅家弟子,他们在林中寂静而无所营求。世俗的华丽已然破灭,心中所悟却是道理的精髓。我愿意摆脱文字的束缚,免受外物的干扰。书衣上积满了尘埃,砚石上也长满了青苔。遗憾没有认识真正的君子,空有美玉在手却无人相赏。怎么能诱惑我的性情,才愿意违背内心的真诚。没有鸑鷟的声响,怎能继续公子的云和笙。吟唱之时向禅林倾诉,反而让我愧疚于幽松的低吟。
作者介绍:皎然,唐代诗人,约生活在公元8世纪,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以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唐代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对当时诗教的衰落感到痛心,同时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在结构上较为松散,但情感内涵却极为丰富。诗人首先表达了对诗教衰退的惋惜,继而通过对古典诗歌的追忆,展现出他心中对理想诗歌的执着。诗中多次提及自然意象,如“寒松”、“秋江”,这些元素不仅增添了诗的清新气质,也暗示了诗人高洁的志向和情怀。
此外,诗人对“禅家子”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反映出他对当时政治的失望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整首诗的情感由内而外,透露出一股淡淡的忧伤与豪情,既有对往昔的追念,也有对未来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当时文化现状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理想诗歌的追求和对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折射出唐代文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与自我价值的追寻。
诗词测试:
诗人对当时诗教的看法是?
a) 赞扬
b) 失望
c) 无所谓
“寒松高”象征什么意思?
a) 高贵的品格
b) 寒冷的气候
c) 松树的生长
诗中提到的“邺中”指的是?
a) 一座城市
b) 一种文化
c) 一位诗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