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11:4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11:47:03
赠乌程李明府伯宜、沈兵曹仲昌
作者:皎然 〔唐代〕
水国苦凋瘵,
东皋岂遗黍。
云阴无尽时,
日出常带雨。
昨夜西溪涨,
扁舟入檐庑。
野人同鸟巢,
暴客若蜂聚。
岁晏无斗粟,
寄身欲何所。
空羡鸾鹤姿,
翩翩自轻举。
这首诗描绘了水乡的苦闷与无奈。水乡的人民因病苦而凋零,东岸的田地也难以再种上黍米。云层笼罩,雨水不断,阳光升起时也常伴随雨滴。昨夜西溪水涨,自己的小船驶入了屋檐下。乡野之人和鸟儿同居于巢中,流亡者就像蜜蜂一样聚集在一起。年终时没有一斗粮食,寄身于此又能何去何从?空自羡慕那鸾鸟和仙鹤的身姿,轻盈地飞翔。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字彦和,号皎然,生于贞观年间,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身处水乡,对生活的困苦有深刻的感受。诗中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存困境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水乡的凋敝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开篇即以“水国苦凋瘵”点出主题,表现了水乡人民因病痛而遭受的苦难,紧接着描写了因天气多雨而导致的丰收无望,展现出自然对人们生存的压迫。
“昨夜西溪涨,扁舟入檐庑。”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水乡的景象,诗人以小舟为媒介,隐喻自己身处的困境与无奈。随着“岁晏无斗粟”的出现,诗人对自己生存状况的反思愈发明显,粮食的短缺象征了生活的窘迫,也暗示了对未来的迷茫。
最后两句“空羡鸾鹤姿,翩翩自轻举。”更是将整首诗推向高潮。诗人以鸾鹤的自由姿态作为对比,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情感层次丰富,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思考,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情感深邃,令人感同身受。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水国”指的是哪种地方?
“岁晏无斗粟”中的“斗粟”指的是什么?
诗人羡慕的是什么样的生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能够深入理解《赠乌程李明府伯宜、沈兵曹仲昌》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同时也能激发对古诗词的兴趣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