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4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41:21
肃肃清院,翛翛碧鲜。
已见心远,何关地偏。
皎然自公退食,升堂草玄。
纷纷已隔,云心澹然。
肃静的庭院里,清风徐徐,碧绿的草木显得分外鲜嫩。
心灵已经远离世俗的纷扰,又何必在意身处的地方呢?
皎然告别官职,回到家中,登上楼堂,品味那幽静的玄理。
纷杂的事务已经隔绝,心如云彩般淡然自若。
皎然(约748年-约805年),字季明,唐代诗人,善于描写自然与人文景观,作品中常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其诗风清新典雅,意境深远。
本诗创作于皎然辞官回归田园之际,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唐代是一个政治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代,许多士人选择隐居以避世,皎然的诗歌正是这一趋势的写照。
这首诗以清幽的环境描写开篇,展现了诗人心灵的宁静与淡泊。诗中“肃肃清院,翛翛碧鲜”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庭院的清幽与自然的美好,给人一种身处世外桃源的感觉。接着,诗人表露了内心的远离,强调了心灵的自由与超脱,质问“何关地偏”,显示出他对地理位置的无所谓,暗示着一种精神上的自在。
“皎然自公退食”一句,表明了诗人已从官场中退隐,选择回归自然,回归内心的宁静。“升堂草玄”不仅是对环境的再次描绘,也暗示了诗人追求更高层次的哲理与思考。最后一句“纷纷已隔,云心澹然”则传达了诗人的心境已与外界的纷扰隔绝,心如云彩般的淡然自若,构成了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
整首诗以自然的描写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思考,体现了唐代士人的隐逸理想与人生哲学。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传达了一种追求自由和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
诗中提到的“皎然”是指?
A. 诗人的名字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天气
D. 一个地方
诗中“何关地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地理的关心
B. 对内心自由的追求
C. 对亲友的想念
D. 对官职的依恋
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纷扰的城市
B. 清静的自然
C. 繁忙的官场
D. 热闹的市场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皎然的《重联句》更关注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俗的超脱,而王维则更多地通过自然景色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两者均体现了唐代士人对于隐逸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