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恨意联句》

时间: 2025-07-12 14:15:50

诗句

  同心同县不相见, ——疾(失姓)

独采蘼芜咏团扇。

——严伯均 莫听东邻捣霜练, ——皎然

  远忆征人泪如霰。

——澄(失姓)   长信空阶荒草遍, ——从心(失姓)

明妃初别昭阳殿。

——杭(失姓)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4:15:50

恨意联句

作者: 皎然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同心同县不相见,疾失姓独采蘼芜咏团扇。
严伯均莫听东邻捣霜练,皎然远忆征人泪如霰。
澄失姓长信空阶荒草遍,从心失姓明妃初别昭阳殿。
杭失姓


白话文翻译:

心心相印却无法相见,疾苦中我独自采摘蘼芜,吟唱着团扇的歌。
严伯均,别听东邻捣霜的声音,皎然远远回忆起征人时那泪水如霰。
澄失姓长信,空阶上荒草丛生,而我心中失姓时,明妃初别昭阳殿。


注释:

  • 同心同县:心心相印,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却无法相见。
  • 疾失姓:疾苦中失去了自己的姓氏,隐喻身份的丧失。
  • 蘼芜:一种植物,常用作哀伤的象征。
  • 团扇:古代用来扇风的圆扇,常常与女子的柔情联系在一起。
  • 严伯均:人名,可能为诗中的某个历史人物。
  • 东邻捣霜练:指邻居在捣制霜练(即霜制的纺织品),暗指生活的繁忙与琐碎。
  • 征人泪如霰:征人远行,离别时泪水如霰般冰冷。
  • 明妃:王昭君,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因其与汉元帝的别离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以清新俊逸、情感细腻著称,作品多描绘离别、思念之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诗作可能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诗人经历了情感上的波折或离别,抒发对故人或故乡的思念。唐代社会动荡,诗人常常面对军旅离别之苦。


诗歌鉴赏:

《恨意联句》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思考和无奈之情。诗中“同心同县不相见”开篇即表达了心灵的契合与现实的隔绝,设定了全篇的情感基调。不同于普通的离别之愁,诗人运用“疾失姓”这一独特的表达,体现了个人身份与苦痛的结合,深刻描绘了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采蘼芜咏团扇”则引入一种优雅的意象,蘼芜的采摘与团扇的吟唱,形成了一种美丽而哀伤的画面,仿佛在诉说着难以言喻的情感。接下来提到的“严伯均莫听东邻捣霜练”,则是一种对生活琐碎的无奈和隐逸之境的向往,提醒自己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所打扰。

“征人泪如霰”的意象更是将离别的痛楚推向高潮,泪水与霰的对比,不仅描绘了悲伤的冷酷,也暗示了对往昔的怀念与无奈。最后提到的“明妃初别昭阳殿”,则直接引入了历史典故,使得全诗更具厚重感,昭君出塞的悲剧与个人的离别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刻的共鸣。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敏感和对自身情感的深刻理解,仿佛在对未来的迷茫中,寻求一种心灵的慰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同心同县不相见:情感紧密却因现实隔离,表达了深切思念。
  2. 疾失姓独采蘼芜咏团扇:自我身份的迷失,借助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3. 严伯均莫听东邻捣霜练:对外界生活的无奈,渴望内心的宁静。
  4. 皎然远忆征人泪如霰:忆起往昔,泪水如霰般寒冷,表现了离别的悲痛。
  5. 澄失姓长信空阶荒草遍:孤独的境地,失落的心情无处安放。
  6. 从心失姓明妃初别昭阳殿:历史典故的引用,加深情感的厚度和共鸣。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同心同县”和“疾失姓独采”,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泪如霰”比喻离别时的心痛,形象生动。
  • 典故:引用昭君出塞,增加了历史深度。

主题思想:
作品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引发对离别、思念和身份认同的深刻思考,表现了唐代士人对情感的细腻理解与对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蘼芜:象征离别与哀伤。
  • 团扇:柔情的象征,传达思念的温柔。
  • 泪如霰:冷酷的悲伤,反映离别的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明妃”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王昭君
    • B. 西施
    • C. 貂蝉
    • D. 杨贵妃
  2. “同心同县不相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思念
    • C. 愤怒
    • D. 疲惫
  3. “泪如霰”的意象通过什么自然现象来表现情感?

    • A. 雪
    • B. 雨
    • C. 霜
    • D. 露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月下独酌》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中对孤独的表现与皎然的离别之愁形成对比,前者更为洒脱,后者则更显沉重。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但背景更为历史沉重,诗意更为悲壮。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对比研究》
  • 《唐诗选注》 - 朱自华

以上内容为《恨意联句》的详细解析与理解,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领会诗词的情感与意蕴。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清平乐 早梅 清平乐·烟轻雨小 清平乐 其二 清平乐 寄外 清平乐 紫云白石仙槎 清平乐 题饮谷说剑图 清平乐 从扬州访问江都邵伯高邮水闸 清平乐 其二 赐从游万岁山词 清平乐 雨夜怀仙品妹 清平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折文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 江山之恨 龍字旁的字 生死醉梦 包含尘的成语 扬意 恢纮 两誉 非字旁的字 逃形 黄汤辣水 丰标不凡 根浅门微 棋开头的成语 虚誉欺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