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6:0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6:00:13
屡访尘外迹,未穷幽赏情。
高秋天景远,始见山水清。
上陟岩殿憩,暮看云壑平。
苍茫寒色起,迢递晚钟鸣。
意有清夜恋,身为符守婴。
悟言缁衣子,萧洒中林行。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多次访问尘世之外的隐居之所,却始终未能领略到幽静的赏心之情。高远的秋天景色渐渐显现,山水也愈发清晰。诗人在岩石殿宇中稍作休憩,傍晚时分观赏平静的云壑。苍茫的寒色渐起,遥远的钟声回响。内心对清幽夜晚的眷恋愈发浓厚,身为守护符号的婴儿,似乎在默默守护着。最终,领悟到缁衣高士的智慧,在清幽的树林中自在行走。
韦应物,唐代诗人,字子云,号长洲。他生于动荡的时代,早逝于官场,致力于诗歌创作以抒发个人情感,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
《秋景诣琅琊精舍》作于诗人隐居生活期间,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诗人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秋景诣琅琊精舍》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对秋天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厚的情感。开篇“屡访尘外迹,未穷幽赏情”即表明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探索,反映出他对尘世繁华的厌倦。接着,诗人描绘了高远的秋天,清晰的山水为他提供了心灵的慰藉。尤其是“苍茫寒色起,迢递晚钟鸣”,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又悠远的意境,令人感受到秋天的寒意与孤寂之美。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清夜的恋慕,暗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最后引用“悟言缁衣子”,显示出对高士生活的领悟,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邃,展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自然景色的热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及对清静内心世界的追求,体现出一种对传统隐士生活的崇敬和对人世纷扰的拒绝。
诗中“屡访尘外迹”是什么意思?
A. 多次旅行
B. 多次探访隐居之处
C. 多次访问城市
“苍茫寒色起”所描绘的景象是?
A. 夏天的阳光
B. 秋天的寒冷与模糊
C. 冬天的雪景
诗人对清夜的态度是?
A. 喜欢
B. 不在乎
C. 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