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0:58
长安交游者,贫富各有徒。
亲朋相过时,亦各有以娱。
陋室有文史,高门有笙竽。
何能辨荣悴,且欲分贤愚。
长安的交游者,贫富各自有朋友。
亲朋相聚时,各自也有不同的娱乐。
简陋的房间里有文人墨客,高门大户里有笙箫乐器。
怎么能分辨什么是荣华与衰败,我只想分清什么是贤良与愚昧。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陋室”和“高门”相对的意象,反映了唐代社会中对于贫富差距的思考。诗中的“陋室有文史”可以联系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强调文人的精神追求与物质条件的对比。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以雄辩、清新、严谨的文风著称,提倡“古文”,反对“骈文”。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繁华、文化昌盛的时期。诗中反映了作者对长安交游生活的观察,表达了对社会地位和人际交往的思考。
《长安交游者赠孟郊》是一首反映社会交往与人生哲理的诗。诗的开头以“长安交游者”引入,展现出长安作为当时繁华都市的背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贫富各有其交友圈。诗人通过亲朋相聚的场景,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娱乐,虽然背景不同,但交往依旧存在。
诗中的“陋室有文史”与“高门有笙竽”的对比,既体现了社会的多样性,也揭示了人们在精神追求上的共同性。高门大户虽然物质丰裕,但在文化和精神层面,简陋的房间同样可以容纳文人墨客,说明了内在价值的多元。
最后两句“何能辨荣悴,且欲分贤愚”更是将个人的思考推向深邃,强调了在社会交往中,真正重要的不是外在的荣华富贵,而是对人品和智慧的判断。这种对人际关系的独特见解,流露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他作为文人的责任感与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体上,诗歌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反映了在社会地位差异下,人们都渴望精神上的共鸣与理解,强调了内在价值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长安”指的是哪个朝代的都城?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诗中“陋室”与“高门”象征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A. 贫富差异
B. 地理位置
C. 个人性格
“何能辨荣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考?
A. 关注外在
B. 强调内在
C. 不在乎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