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4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43:40
调张籍
作者: 韩愈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唯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
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大诗人的崇敬之情。他们的文章光辉灿烂,令人仰望。诗人感叹那些不懂事的人对他们的诽谤是多么的可笑。他们就像蚂蚁试图撼动大树一样,不自量力。诗人在梦中常常见到他们,白天思念之时却又感到模糊。看着前人的痕迹,却不关注治水的伟业。想象当年施展才华的时刻,犹如巨刃磨砺,直指苍穹。世间的崩坏与雷霆交加,唯有李杜二位诗人,身处荒凉之地。上天似乎想让他们长久吟唱,却只得让他们暂时沉寂。诗人希望自己能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捕捉八方的风景。对上天的渴望和对人间的思考交织在一起,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愈加明显。最后,诗人渴求与朋友们共同飞翔,追逐梦想。
作者介绍: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倡导古文运动。其文笔雄浑,风格独特,主张文学应有道德责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朝盛世,诗人借李白与杜甫的崇高地位,表达对传统文化和诗歌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
《调张籍》通过对李白和杜甫的描绘,展现了韩愈对文学的热爱与对大诗人们的敬仰。韩愈通过“光焰万丈长”描绘了李杜的文采,强调了他们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接着,诗人借用“蚍蜉撼大树”等比喻,表达对那些不知深浅之人的讽刺,显示出他对文学理想的坚定信念。
诗中反复出现的“梦”和“思”,体现了诗人对李杜的深切怀念与崇拜,暗示在现实中无法与之并肩的无奈与失落。尤其是“我愿生两翅”这一句,诗人渴望摆脱现实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呼声愈加明显。
整首诗流露出韩愈对过往文学的追思与未来理想的展望,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文化自信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韩愈的诗不仅表达了对李杜的赞美,更反映了他对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韩愈对李白与杜甫的崇敬,抒发了对理想与自由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杜的文章被形容为:
A. 微不足道
B. 光焰万丈长
C. 平平无奇
诗人想象自己能:
A. 生活安逸
B. 捕逐出八荒
C. 追随他人
“蚍蜉撼大树”意指:
A. 小人物的力量
B. 自不量力的行为
C. 大树的强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