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6:11
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
况当营都邑,杞梓用不疑。
张侯嵩高来,面有熊豹姿。
开口论利害,剑锋白差差。
恨无一尺捶,为国苔羌夷。
诣阙三上书,臣非黄冠师。
臣有胆与气,不忍死茅茨。
又不媚笑语,不能伴儿嬉。
乃著道士服,众人莫臣知。
臣有平贼策,狂童不难治。
其言简且要,陛下幸听之。
天空日月高,下照理不遗。
或是章奏繁,裁择未及斯。
宁当不俟报,归袖风披披。
答我事不尔,吾亲属吾思。
昨宵梦倚门,手取连环持。
今日有书至,又言归何时。
霜天熟柿栗,收拾不可迟。
岭北梁可构,寒鱼下清伊。
既非公家用,且复还其私。
从容进退间,无一不合宜。
时有利不利,虽贤欲奚为。
但当励前操,富贵非公谁。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6:11
作者:韩愈 〔唐代〕
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
况当营都邑,杞梓用不疑。
张侯嵩高来,面有熊豹姿。
开口论利害,剑锋白差差。
恨无一尺捶,为国苔羌夷。
诣阙三上书,臣非黄冠师。
臣有胆与气,不忍死茅茨。
又不媚笑语,不能伴儿嬉。
乃著道士服,众人莫臣知。
臣有平贼策,狂童不难治。
其言简且要,陛下幸听之。
天空日月高,下照理不遗。
或是章奏繁,裁择未及斯。
宁当不俟报,归袖风披披。
答我事不尔,吾亲属吾思。
昨宵梦倚门,手取连环持。
今日有书至,又言归何时。
霜天熟柿栗,收拾不可迟。
岭北梁可构,寒鱼下清伊。
既非公家用,且复还其私。
从容进退间,无一不合宜。
时有利不利,虽贤欲奚为。
但当励前操,富贵非公谁。
大工匠不会舍弃任何材料,每根木材都有其用处。何况是在建筑城市的时候,杞树和梓树的用途更是毋庸置疑。张侯从高处而来,身姿如同熊豹。开口谈论利害,言语如同白刃锋利。我恨自己没有一尺的锤子,为国效力打击敌人。三次上书朝廷,我不是黄冠的道士。
我有胆略和气魄,不忍心在茅屋中死去。而又不愿迎合谄媚的笑语,不能陪伴儿女嬉戏。于是穿上道士的衣服,众人都不知道我是真正的臣子。我有平贼的计策,狂妄的孩子并不难对付。
我的言辞简明扼要,陛下请您听听。天空中的日月高悬,光照普照,理不遗一。或许是奏章繁多,裁择未能及时。宁可不求回报,归隐于袖中飘逸。
若是我的事不成,我思念亲属。昨夜梦中倚着门,手中握着连环。今天有书到了,又说何时归来。霜天的熟柿和栗子,收拾不可迟滞。岭北的木梁可以建造,寒冷的鱼在清水中游下。既然不是公家的事务,且还给自己。
从容进退之间,处处都合宜。时有利与不利,纵然贤者也无能为力。只要努力前行,富贵又是谁的公家呢?
作者介绍: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素以雄辩和深邃的思想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韩愈担任朝廷官职期间,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反映出他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送张道士》是一首充满理想与抱负的诗,韩愈通过对自身遭遇和张道士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诗中开篇即可见“大匠无弃材”,暗示人才的多样性与重要性,接着引出张道士的形象,其“面有熊豹姿”不仅描绘了道士的外貌,还暗示其气势和非凡的能力。这种形象与后文提到的“臣有胆与气”形成呼应,展示了韩愈渴望为国尽力的决心。
诗中反复提到的“平贼策”及“丈人”身份的隐晦,表明韩愈对国家治理的关注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尽管他身着道士服,众人不识,但内心的抱负与理想始终未曾改变。最后,诗句“但当励前操,富贵非公谁”更是强调了应当努力追求理想,富贵与否并不在乎他人,而在于自身的奋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强调了人才的价值与理想的坚持。
诗词测试:
韩愈在诗中提到的材料是哪些?
A. 杞木和梓木
B. 榉木和松木
C. 柏木和杨木
答案:A
诗中提到的张侯是怎样的形象?
A. 和蔼可亲
B. 面有熊豹姿
C. 弱不禁风
答案:B
韩愈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个人理想的放弃
B. 对国家的深切关怀
C. 对朋友的埋怨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