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9:59
阳山,天下之穷处也。
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
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
县廓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
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
是以宾客游从之士,无所为而至。
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
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舟而来。
升自宾阶,仪观甚伟,坐与之语,文义卓然。
庄周云:“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况如斯人者,岂易得哉!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
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
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9:59
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廓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是以宾客游从之士,无所为而至。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舟而来。升自宾阶,仪观甚伟,坐与之语,文义卓然。庄周云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况如斯人者,岂易得哉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
阳山是天下最偏远的地方,陆地上有丘陵的险峻和虎豹的威胁。江水流急,波涛汹涌,岩石如剑戟般锋利,船只往往在波涛中失去平衡,破碎沉没的情况时有发生。这里的县城没有居民,官府也没有丞相和尉官,夹江的荒草和竹子之间,只有十几户小吏,都是外地人。刚到这里,语言不通,只能在地上画字,然后才能告诉他们关于租税和约定的事。因此,来这里的宾客和游人无所事事地来到这里。我在这里受了半年的罪。这里有一个区生,发誓与我交好,从南海划船而来。他升上我的客厅,仪表非凡,坐下来和我交谈,文采出众。庄周说,逃避空虚的人,听到别人走路的声音都感到欣喜,更何况这样的人呢,岂是容易得到的?他走进我的房间,听到关于诗书和仁义的讨论,满心欢喜,似乎对这些充满了志向。我们在幽静的林中,坐在石头上,垂钓嬉戏,陶然自得,似乎能够抛弃外界的声利,而不厌弃贫贱。新年之初,归去拜见父母,酒壶已经倾倒,写下这篇序文以示别离。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被誉为“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其作品多反映了其对社会的思考与批判,风格雄浑。
创作背景: 《送区册序》写于韩愈在阳山的经历,表达了对友人区生的欣赏与友谊,同时也反映了他在艰苦环境中对理想与志向的追求。
《送区册序》不仅是一篇送别的序文,更是韩愈对友谊与理想的深刻思考。首先,诗中描绘了阳山的荒凉与危险,展示出一种对生活环境的直面与应对的态度。韩愈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传达了他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其次,区生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孤独的局面。他的仪表和才华使韩愈感到无比欣喜,体现了韩愈内心深处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他们在一起垂钓、吟诗,享受着简单而纯粹的快乐。这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精神追求的执着,构成了诗的核心思想。
最后,结尾处的酒壶倾倒象征着对过去的告别,也暗示着对未来的期待。整篇文章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深厚的友谊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是对人际关系和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表达了对志同道合者的珍视与向往,同时强调了在艰苦环境中保持理想与追求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送区册序》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自然环境 B. 友谊 C. 生命的意义 D. 以上皆是
以下哪一句描写了阳山的环境特点? A. 江流悍急 B. 有区生者 C. 酒壶既倾 D. 文义卓然
韩愈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区生的欣赏? A. 通过细致的语言描写 B. 通过对比其他人 C. 通过直接赞美 D. 以上皆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