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13:22: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3:22:30
屠苏末后不辞饮,
七十四人今自希。
筋力明年应更减,
诚心忧世久知非。
脾寒服药近方验,
风痹经冬势渐微。
得罪明时归已晚,
此生此病任人讥。
在屠苏酒快要喝完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继续饮酒,
如今七十四岁的我,心中仍然渴望生活。
明年体力自然会更加减弱,
我真心忧虑世事,早已知道这种心态是错误的。
脾胃寒冷,服药的效果逐渐显现,
经过一个冬天的风湿病,现在也渐渐减轻。
得罪于当今的明君,回头已为时已晚,
这一生和我身上的病,任凭他人嘲讽。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涧微,宋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政治家。他是苏轼的弟弟,二人并称"苏门四学士"。苏辙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反映出个人的生活哲学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除日二首》是苏辙在除夕时所作,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忧虑。诗中表现出的对疾病、年龄和世事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认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屠苏酒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开头以“屠苏末后不辞饮”引入,仿佛是在告别过去的一年,迎接新年的到来。在欢庆的氛围中,诗人却流露出对自己年事已高的忧虑,"七十四人今自希"表现了对生命的渴望与无奈相结合的心情。接下来,诗人反思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内心的忧虑,"筋力明年应更减"道出了岁月的无情和人力的不足。
诗的后半段,"脾寒服药近方验"表明了诗人因为年老体弱而不得不依赖药物,体现了他对身体健康的关注。接着,诗人提到“风痹经冬势渐微”,暗示他身心的逐渐恢复。最后两句“得罪明时归已晚,此生此病任人讥”则是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对外界评价的淡然。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生命的深切感悟,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苏辙作为文人的深邃和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命的反思,表现出对世事的忧虑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深刻领悟和对未来的淡然态度。
诗词测试:
“屠苏”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人对未来的身体状况持什么态度?
“任人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