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5:50
乍似上青冥,初疑蹑菡萏。
自无飞仙骨,欲度何由敢。
这座梯桥乍一看仿佛通向青空,初次见时令人怀疑是否能轻盈地踏上那水中的荷花。
我并没有那飞仙的骨架,想要跨越这桥怎么敢呢?
“飞仙”一词源自道教文化,常用于描绘神仙的轻盈与超凡脱俗,反映了人们对仙境的向往与敬畏。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多以直白的语言与深邃的思想著称。
此诗作于韩愈出任虢州刺史期间,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他对超脱世俗生活的渴望。
韩愈的《梯桥》运用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诗的开头通过“乍似上青冥,初疑蹑菡萏”描绘出梯桥的高耸与美丽,仿佛让人置身于云端。诗人通过对梯桥的描述,表达了一种超然的气质和对自由的向往。然而,接下来的“自无飞仙骨”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虽然渴望飞升,但自身却缺乏这样的能力。在对比中,诗人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人对超越自然与自我局限的渴望与无力。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对自身局限的深刻自省,体现了韩愈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乍似”在诗中意思是:
A. 突然
B. 似乎
C. 一直
D. 总是
诗中提到的“飞仙骨”指的是什么?
A. 人的骨架
B. 超凡的能力
C. 自然的美
D. 一种动物
诗人在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自豪
B. 无奈
C. 快乐
D.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