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03:3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3:36:00
昔者谁能比,今来事不同。
寂寥青草曲,散漫白榆风。
架倒藤全落,篱崩竹半空。
宁须惆怅立,翻覆本无穷。
昔日谁能与之相比,今日的情景却大不同。
寂静的青草弯曲,微风吹拂着白榆树。
藤架已经倾倒,篱笆也已崩溃,竹子在空中摇曳。
何必在此伤感地伫立,翻覆的事情本来就没有尽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表达了对时间流转、事物变化的感慨,体现了“昔日辉煌今不再”的主题,反映出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古文”,强调文学的真实和自然,反对当时流行的骈文。韩愈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风格强烈而富有个性。
创作背景:
《游城南十六首》是韩愈在游览城南时所作,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悟。诗中描绘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事的无常,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游历过程中对时光流逝与事物变迁的深刻感受。开篇“昔者谁能比,今来事不同”便直接引入了主题,表达了对比过去与现在的感慨。这里的“昔者”与“今来”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时间的无情与事物的变化。
接下来的“寂寥青草曲,散漫白榆风”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青草的弯曲和白榆的风,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逝与无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架倒藤全落,篱崩竹半空”,则通过具体的景象进一步印证了变化的主题。藤架的倒塌、篱笆的崩溃,象征着往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竹子在半空中摇曳,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惆怅。
最后一句“宁须惆怅立,翻覆本无穷”则是对整首诗的升华,诗人在面对无常与变故时,劝诫自己不必沉浸于伤感之中,因为生活的翻覆本就没有尽头。这种积极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豁达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幻。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导读者思考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意义,最终以一种豁达的心态接受生活的种种变化。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昔者谁能比,今来事不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怀念过去
B) 对现在的不满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事物的无所谓
诗中提到的“架倒”和“篱崩”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生活的繁华
C) 过往的辉煌已不再
D) 人生的希望
“宁须惆怅立,翻覆本无穷”所传达的态度是什么?
A) 悲伤
B) 坦然
C) 担忧
D) 忧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