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2:07
堆堆路傍堠,一双复一只。
迎我出秦关,送我入楚泽。
千以高山遮,万以远水隔。
吾君勤听治,照与日月敌。
臣愚幸可哀,臣罪庶可释。
何当迎送归,缘路高历历。
路边堆满了石堠,一双又一只。
它们迎着我走出秦关,送我入楚泽。
千山万水将我遮挡隔离,
我的君主勤于治理,光辉与日月抗衡。
我这愚臣幸而可怜,罪过或可宽恕。
何时才能迎接我归来,沿着这条高路历历在目。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主张文辞简练、内容充实,提倡古文的复兴。
《路傍堠》创作于韩愈的潮州任职期间,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君主的忠诚。诗中流露出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旅途中遇见路傍石堠的情景,既是旅途的写照,也是韩愈对自身命运的深刻思考。开头的“堆堆路傍堠”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视觉感受,仿佛路旁的石堠在静静守望着过客。诗中暗含着对故土的怀念与归属感,而秦关和楚泽的提及则将这种情感放大,表现出一种对历史的追溯。
诗人在面对千山万水的阻隔时,不禁感慨道“吾君勤听治”,体现出他对君主治国理政的赞誉,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臣子的谦卑与自责。最后的“何当迎送归,缘路高历历”表达出他对归乡的期盼与渴望,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展现了韩愈对家国情怀的执着追求,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整首诗表达了韩愈对故乡的思念、对君主治国的赞美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思考。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情感真挚而深邃。
这些意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了韩愈对人生、政治与归属的深刻思考。
“路傍堠”指的是什么?
A. 小路
B. 石堠
C. 树丛
D. 河流
诗中提到的“秦关”象征什么?
A. 归宿
B. 出发地
C. 障碍
D. 旅途
“吾君勤听治”反映了诗人对君主的态度是?
A. 批评
B. 赞美
C. 无所谓
D. 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