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1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11:15
天净沙·鲁卿庵中
作者: 张可久 〔元代〕
青苔古木萧萧,
苍云秋水迢迢。
红叶山斋小小,
有谁曾到?
探梅人过溪桥。
在鲁卿庵中,青苔覆盖的古木显得萧索,苍茫的云与遥远的秋水交融在一起。红叶映衬着小小的山斋,不知有谁曾经到访?探梅的人正好经过溪边的桥。
“探梅”一词,常与梅花的高洁气质相连,梅花在中国文人心中象征着坚韧与清高。诗中提到的鲁卿庵,可能是指某种隐居的生活境地,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张可久是元代杂剧作家及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代,那个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常以隐居山水的方式逃避现实,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鲁卿庵作为隐居之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的向往。
《天净沙·鲁卿庵中》是一首描绘秋景的抒情诗,整体意境清幽而富有哲思。诗的开头“青苔古木萧萧”,通过青苔和古木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冷清、苍凉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逝与古老的沉淀。接着“苍云秋水迢迢”,将天空与水面连成一体,表现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孤独感,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而“红叶山斋小小”则将视角引向了隐居的小屋,红叶与山斋的对比,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美丽。最后一句“探梅人过溪桥”,引入了一个生动的形象,探梅的人似乎是与自然对话的生灵,给这幅秋景增添了一丝活力与温暖,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交织,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之情的交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清新而高洁的情感。
诗词测试:
“青苔古木萧萧”中“萧萧”形容的是: A. 热闹 B. 寂寥 C. 美丽 D. 繁茂
“探梅人过溪桥”中的“探梅”指的是: A. 采梅 B. 寻梅 C. 植梅 D. 残梅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爱情的追求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