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8:59
还俗老僧
作者: 杜牧 〔唐代〕
雪发不长寸,秋寒力更微。
独寻一径叶,犹挈衲残衣。
日暮千峰里,不知何处归。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的头发已经白如雪,长得却不及一寸,秋天的寒冷使得我的身体更加虚弱。我独自一人寻觅那条满是落叶的小径,仍然提着那件破旧的僧衣。傍晚时分,身处于千峰万岭之中,却不知道自己该向哪里归去。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个人的孤独和对归属感的追寻。作者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常常关注个体情感和社会现实,表达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作者介绍: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晚号樽后,扬州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以其绝妙的诗词和清晰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描绘山水、抒发感情,擅长五言绝句。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杜牧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作为一名曾经的僧人,杜牧在诗中表现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如今孤独的状态。
《还俗老僧》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老年状态,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首句“雪发不长寸”直接点明了作者的年岁,白发象征着衰老,而“不长寸”则蕴含着对时间的无奈和感慨。
接下来的“秋寒力更微”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秋天是凋零的季节,寒冷的气候使人感到脆弱,正如诗人的心境。诗人独自寻觅落叶的小径,落叶在这里不仅是秋天的象征,也可以理解为他内心的孤寂和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犹挈衲残衣”则透露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眷恋和现实的无奈,尽管已经还俗,但曾经的僧衣依然留存,仿佛是他内心深处对清净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日暮千峰里,不知何处归”将整首诗推向高潮,日暮象征着生命的黄昏,千峰则代表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幻,诗人面临的迷茫与无助感油然而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反映了更深层次的对人生哲学的探讨,展现了杜牧作为诗人的深刻与细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雪发不长寸”中的“寸”指的是:
A. 长度单位
B. 一种情感
C. 季节
D. 食物
诗中提到的“秋寒”主要是表现:
A. 温暖
B. 孤独
C. 欢乐
D. 热情
诗人提着的“残衣”象征的是:
A. 财富
B. 过去的身份
C. 未来的希望
D. 亲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也表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特别是对衰老的反思。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虽各有侧重,但都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