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7:4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7:47:34
不饮赠官妓
作者: 杜牧
芳草正得意,汀洲日欲西。
无端千树柳,更拂一条溪。
几朵梅堪折,何人手好携。
谁怜佳丽地,春恨却凄凄。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诗人内心的惆怅。春天的芳草正盛,江边的日头也快要落下。千树的柳条随风摇曳,轻轻拂过小溪。几朵梅花可供采摘,但又有谁愿意将它们携带呢?谁会怜惜这位美丽的姑娘呢?在这春光中,她却满心春恨,显得那么凄凉。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晚唐著名诗人,世称“杜小牧”。他以豪放、清新、细腻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杜牧的诗常常反映社会现实,感情真挚。
《不饮赠官妓》创作于杜牧的晚年,正值个人生活与社会动荡交织的时期。诗中表达了对春日美景的陶醉与对美丽女子的怜惜,流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不饮赠官妓》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美景,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开头提到“芳草正得意”,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但随即转入对日落的描写,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无常,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无端千树柳,更拂一条溪”,柳树摇曳生姿,成为春景中的重要意象,它们的轻盈与柔美与诗人的情感形成对比,突显出他内心的孤独。
“几朵梅堪折,何人手好携”,此句中的梅花象征着美好与纯洁,诗人对美的向往与渴求在此展现,但同时又流露出一种无奈,几朵梅花又有谁能够赏识并携带呢?这不仅是对美丽事物的感叹,也反映了对现实的无情与失落。
最后两句“谁怜佳丽地,春恨却凄凄”,点明了诗的情感基调。佳丽的春恨与诗人的惆怅交融在一起,使整首诗充满了悲凉的气息。此诗在自然与人情的交汇中,展现出一种深切的感伤,表现了杜牧对人生、爱情和自然的独特理解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景与佳丽的孤寂,探讨了生命中的美好与失落,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的渴望。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杜牧
D) 白居易
诗中“几朵梅堪折”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寂寞
C) 愤怒
D) 兴奋
诗的最后两句“谁怜佳丽地,春恨却凄凄”中的“春恨”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美好
B) 对春天的向往
C) 对美好事物的失落与惆怅
D) 春天的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