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清明》

时间: 2025-04-26 04:24:06

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4:06

原文展示: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白话文翻译:

在清明的时节,细雨纷纷而落,
路上的行人都显得心情沉重,仿佛随时会断魂。
我问那酒家在哪里,
小牧童远远指向杏花村。

注释:

字词注释:

  • 清明:指清明节,踏青祭祖的时节。
  • 时节:时期、季节。
  • 纷纷:形容雨下得很密。
  • 欲断魂:形容心中悲痛,像要失去灵魂一样。
  • 借问:请问。
  • 酒家:指酒馆、酒肆。
  • 牧童:放牛的孩子,通常指年轻的牧羊人。
  • 遥指:远远地指向。

典故解析: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既是春季的节气,也是祭祖扫墓的日子,诗中的行人正是受到节日气氛和思乡情绪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晚唐著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与律诗。他的诗风清新绮丽,富有情感,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清明》创作于杜牧的晚年,正值他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时期。清明节的氛围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同时也引发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思索。

诗歌鉴赏:

《清明》是杜牧的经典作品,展现了清明节的独特氛围。诗的开头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便设定了整个诗的情感基调,细雨纷飞的景象不仅渲染了环境的清冷,也象征着人们心头的忧伤。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则通过行人的情绪反映了节日的沉重,清明不仅是怀念逝者的日子,也是人们对生活的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则引入了轻松的转折。诗人通过向小牧童打听酒家位置的方式,传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牧童的指引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心灵上的一种慰藉,杏花村的意象令人向往,仿佛是在说即使生活有苦,也要学会寻找快乐。

整首诗在悲伤与希望之间游走,展现了杜牧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清明时节雨纷纷:描绘了清明节时节,细雨纷飞的自然景象,传达了一种清冷的氛围。
  2. 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因思念故人而心情沉重,情感深邃。
  3. 借问酒家何处有:诗人改变语气,开始寻求慰藉,展现对生活的向往。
  4. 牧童遥指杏花村:牧童的指引象征着希望与温暖,杏花村的美好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明时节”与“欲断魂”,形成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雨、行人、酒家、牧童、杏花村构成了诗中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情感的起伏。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生与死、忧伤与希望的关系,在清明节的背景下,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亲情和生命的深切理解。

意象分析:

  • 清明:象征祭祀与思念。
  • :象征悲伤与思绪的纷乱。
  • 行人:代表人们在思念中迷失的心情。
  • 杏花村: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清明节主要是为了纪念哪类人? A. 亲人
    B. 英雄
    C. 自己

  2. 诗中“欲断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惊讶

  3. 牧童指向的地方是哪个? A. 桃花村
    B. 杏花村
    C. 槐花村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白居易《琵琶行》:表达对人生苦乐的深刻感悟。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首诗都有对时节的描绘和对人情的思考,但杜牧的诗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侧重于国家与社会的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

相关查询

过建封寺下连鱼滩二首 南望合皂山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 水精脍 登凤凰台 瓶中淮阳红牡丹落尽有叹三首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 月夜观雪三首 早朝紫宸殿贺雪呈尤延之二首 小孤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隔雾看花 告论 砰宕 半面之旧 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盈的词语有哪些 沈周 尸字头的字 長字旁的字 尚方宝剑 辵字旁的字 举世无双 无上上品 里字旁的字 东谈西说 文字旁的字 南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