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登澧州驿楼寄京兆韦尹(尹曾典此郡)》

时间: 2025-04-26 03:54:16

诗句

一话涔阳旧使君,郡人回首望青云。

政声长与江声在,自到津楼日夜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4:16

原文展示:

《登澧州驿楼寄京兆韦尹》

一话涔阳旧使君,
郡人回首望青云。
政声长与江声在,自到津楼日夜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讲述的是我在澧州的驿楼上,想起涔阳的旧任使君,百姓们回头仰望那高远的青云。使君的政声长久与江水的声音相伴,从我来到这座津楼开始,日日夜夜都能听到。

注释:

  • 涔阳:指涔阳(今湖南涔阳)地区,旧时的一个地方。
  • 旧使君:指曾经在涔阳任职的官员。
  • 郡人:指地方的百姓。
  • 青云:形容高远的天空,寓意高远的理想或地位。
  • 政声:指官员的政绩和声誉。
  • 江声:指江水流动的声音。
  • 津楼:渡口的楼阁,常用作驿站。

典故解析:

  • 涔阳使君:历史上涔阳的官员多有贤良之名,可能暗指作者对于理政的理想与追求。
  • 青云:在古代文学中,青云常用来比喻高升的志向或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唐代著名诗人,晚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感情。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杜牧任职澧州期间,表达了他对旧日使君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对旧使君的怀念,展现了杜牧对政治理想的深切思考。开头的“一话涔阳旧使君”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拉近,令人感受到诗人对过去的深情回忆。接着“郡人回首望青云”,不仅描绘了百姓对理想的向往,也隐含了对理政者的期望。后两句则以“政声长与江声在”对比了政声与江水声的永恒,表明良好的政绩和自然的声音一样,都在不断地被人们所传颂和追忆。最后一句强调了诗人身处津楼的孤独和思考,日夜相伴的是对理想的追求与对民生的关怀。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旧政的怀念,更是对未来理想的展望,体现了杜牧关心民生、追求理想的深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话涔阳旧使君:开篇提到旧任官员,表达了对往事的回忆。
  2. 郡人回首望青云:百姓仰望,表明对理想的追求与向往。
  3. 政声长与江声在:良政声誉如江水流长,强调了政绩的持久性。
  4. 自到津楼日夜闻:表达诗人对政治的关注,和自己在驿楼的日常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政声长与江声在”,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 比喻:将政声比作江水,生动形象。
  • 意象:青云、江声等意象,表达了理想和政治的紧密联系。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旧使君的怀念展开,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心,传达了诗人对政治的思考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云:象征理想与高尚的追求。
  • 江声:象征持久与流淌,隐喻政声的长久留存。
  • 津楼:象征着人们出行与交流的场所,同时也是思考与回忆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牧在诗中怀念的是哪位官员?

    • A. 涔阳旧使君
    • B. 京兆韦尹
    • C. 自己
  2. “郡人回首望青云”中的“青云”象征着什么?

    • A. 高远的理想
    • B. 大雨
    • C. 低矮的房屋
  3.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怀旧与理想
    • B. 旅游与风景
    • C. 爱情与悲伤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但情感更为沉重和忧虑,而杜牧在此诗中则流露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过去的怀念,风格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集》
  • 《唐代诗人传》

相关查询

席上即事 其一 赠别 送僧归昆山 送黄给事晖奉使满剌国封王 其二 送黄给事晖奉使满剌国封王 其一 水榭荷风 南浦烟篷 怡荣 淡庵 赤壁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夺人之爱 包含荐的成语 双挂号 耳字旁的字 近年 释巾 四点底的字 毛字旁的字 亲仁善邻 采字旁的字 销魂荡魄 弥陀佛 已成定局 干练 愚者千虑,亦有一得 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