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7: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7:00
原文展示:
夏日七首 张耒 〔宋代〕 女几山前官舍清,遶堂鸣涧夜泠泠。应埃别后何由见,檐雨三更起坐听。
白话文翻译:
在女几山前的官舍里,环境清幽,四周环绕的溪流在夜晚发出清脆的响声。自从分别之后,我们如何才能再次相见呢?深夜里,我坐在檐下,听着三更时的雨声。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约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此诗可能是在作者任职期间,感受到官舍的清幽和夜晚的宁静,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夏日夜晚,感受到官舍周围的清幽环境和夜晚的宁静,思念远方的朋友而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夜晚的雨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夏日夜晚的官舍环境,通过“遶堂鸣涧”和“檐雨三更”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中的“应埃别后何由见”一句,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无奈,情感真挚。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张耒诗歌清新自然的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夜晚官舍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女几山”是指什么? A. 山名 B. 地名 C. 人名 D. 官职名 答案:A
诗中的“应埃别后何由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思念 D. 厌恶 答案:C
诗中的“檐雨三更”描绘了什么时间段的景象? A. 清晨 B. 中午 C. 傍晚 D. 深夜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