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项羽》

时间: 2025-04-26 06:31:01

诗句

沛公百万保咸阳,自古柔仁伏暴强。

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1:01

原文展示:

沛公百万保咸阳,自古柔仁伏暴强。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

白话文翻译:

沛公(刘邦)率领百万大军保卫咸阳,自古以来,柔和仁慈能够制服暴虐强权。慷慨激昂地唱着悲歌,你(项羽)不要怨恨,因为你的拔山盖世的英雄气概,注定要走向灭亡。

注释:

字词注释:

  • 沛公:指刘邦,因其起兵于沛县,故称沛公。
  • 咸阳:古代秦国的都城,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
  • 柔仁:柔和仁慈。
  • 伏:制服。
  • 暴强:暴虐强权。
  • 慷慨悲歌:形容情绪激昂,歌声悲壮。
  • 拔山盖世:形容力量极大,超出常人。

典故解析:

  • 沛公百万保咸阳:指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率领大军保卫咸阳,最终战胜项羽,建立汉朝。
  • 拔山盖世: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形容项羽力大无穷,英勇无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通过对项羽的评价,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和对英雄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相对安定,文人多有闲暇思考历史和人生。张耒通过此诗表达了对项羽英雄末路的同情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项羽的评价,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英雄命运的感慨。首句“沛公百万保咸阳”,直接点出了刘邦的胜利和项羽的失败,暗示了历史的转折。次句“自古柔仁伏暴强”,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了柔和仁慈的力量,暗示了项羽的暴虐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后两句“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则是对项羽的同情和理解,认为他的英勇和力量虽然惊人,但也注定了他的悲剧结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通过刘邦的胜利,暗示了项羽的失败,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 第二句:用柔和仁慈与暴虐强权对比,强调了前者的力量。
  • 第三句:表达了对项羽的同情,认为他的悲歌是英雄末路的写照。
  • 第四句:总结了项羽的命运,认为他的英勇和力量注定了他的悲剧。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刘邦的柔和仁慈与项羽的暴虐强权对比,突出了前者的力量。
  • 象征:“拔山盖世”象征项羽的英勇和力量,但也预示了他的悲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项羽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英雄命运的感慨。强调了柔和仁慈的力量,认为英勇和力量虽然惊人,但也可能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沛公百万:象征刘邦的强大军队。
  • 咸阳:象征古代都城,历史的中心。
  • 柔仁:象征柔和仁慈的力量。
  • 暴强:象征暴虐强权。
  • 慷慨悲歌:象征英雄末路的悲壮。
  • 拔山盖世:象征项羽的英勇和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沛公”指的是谁? A. 项羽 B. 刘邦 C. 韩信 答案:B

  2. “自古柔仁伏暴强”中的“伏”是什么意思? A. 隐藏 B. 制服 C. 屈服 答案:B

  3. “拔山盖世”形容的是谁? A. 刘邦 B. 项羽 C. 韩信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项羽本纪》(司马迁):详细记载了项羽的生平和楚汉战争。
  • 《垓下歌》(项羽):项羽在垓下被围时所作的悲壮之歌。

诗词对比:

  • 《垓下歌》(项羽)与《项羽》(张耒):前者是项羽的自述,后者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史记》(司马迁):详细记载了项羽和刘邦的历史。
  • 《宋诗选》: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可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相关查询

百字令(西湖十咏·断桥残雪) 对烛 浣溪沙 诉衷情 采桑行 严陵郡舍 点绛唇 后土庙 虞美人 宝鼎见(云岩师书灯夕命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召的词语有哪些 精兵强将 论道经邦 考讯 骏迈 包含濯的成语 牛字旁的字 人道主义 振子 舌字旁的字 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练手 朝歌夜弦 制压 寸字旁的字 工字旁的字 同字框的字 以功覆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