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时间: 2025-04-29 13:16:14

诗句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16:14

原文展示:

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四》原文如下:

蜀主窥吴幸三峡,
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
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
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
一体君臣祭祀同。

白话文翻译:

蜀国的君主曾经窥视吴国,幸运地经过三峡,他去世的那年也在永安宫。翠华的身影仿佛在空山之中,玉殿则虚无缥缈,似乎在野寺之内。古庙里有杉松为水鹤提供栖息之地,岁时的伏腊,村中的老翁也依然在走动。武侯祠堂与此地常常相邻,君臣的祭祀在这里共同举行。

注释:

  • 蜀主:指蜀汉的刘备。
  • 窥吴:指刘备对吴国的关注与征伐。
  • 三峡:指长江的三峡地区,风景秀丽。
  • 崩年:指去世的年份。
  • 翠华:指刘备的车马,或泛指华丽的装扮。
  • 玉殿:指宫殿,象征着富贵与尊荣。
  • 古庙:指历史悠久的庙宇,通常是祭祀之处。
  • 武侯祠堂:指纪念诸葛亮的祠堂,常常与刘备相提并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见证了社会的动荡与百姓的苦难,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在晚年创作的一组诗,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沉思和对古迹的感慨。这首诗写于他游历三峡时,回顾历史人物的兴衰与自己的感慨,反映出他对历史的追忆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诗歌鉴赏:

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四》在形式上为七言律诗,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事沧桑的感慨。诗中通过蜀主刘备的历史事件,勾勒出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画面。开篇以“蜀主窥吴幸三峡”引入,立刻把读者带入到历史的背景之中,刘备的雄心壮志尽显无遗。而“崩年亦在永安宫”则转向刘备的去世,表达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令人深思。

接下来的几句,杜甫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与古迹,展现出一种空灵的美感。“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在对比中呈现出历史的虚幻与现实的对照,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与思索。古庙、杉松、水鹤的意象则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生命的延续,显示出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最后一句“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则将个人与历史紧密相连,体现了杜甫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的重视。这首诗在情感上深沉而内敛,充分体现了杜甫作为“诗圣”的深邃思考与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蜀主窥吴幸三峡:蜀汉的刘备曾对吴国有所图谋,经过三峡的经历被视为幸运。
  2. 崩年亦在永安宫:刘备去世的年份也在他的宫殿永安宫,暗示历史的悲剧。
  3. 翠华想像空山里:刘备的华丽车马似乎在空旷的山中,象征着他辉煌的过去。
  4. 玉殿虚无野寺中:奢华的宫殿与简朴的野寺形成对比,反映出权力的虚幻与现实的冷酷。
  5. 古庙杉松巢水鹤:古老的庙宇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展现出历史的积淀。
  6. 岁时伏腊走村翁:时间的流逝中,村庄的老人依旧在生活,体现出人类的延续。
  7. 武侯祠堂常邻近:武侯祠堂常与诗人所描绘的场景相邻,历史与现实相交融。
  8. 一体君臣祭祀同:君臣共同祭祀,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尊敬与对文化的传承。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赋予历史事件新的生命力与深度。
  • 象征:古庙、杉松、水鹤等意象,象征着历史的积淀与生命的延续。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反映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对人事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与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蜀主刘备的追忆,诗人不仅仅是在缅怀过去,也是在对当下与未来进行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蜀主:历史人物,象征着雄心与理想。
  • 三峡:自然景观,象征着壮丽与历史的交汇。
  • 翠华、玉殿:奢华的象征,代表权力与地位。
  • 古庙、杉松:历史的象征,代表着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 武侯祠堂:纪念历史人物的地方,代表历史的尊重与崇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蜀主”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刘备
    • B. 曹操
    • C. 诸葛亮
    • D. 孙权
  2. “翠华”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车马
    • B. 自然
    • C. 神灵
    • D. 军队
  3. 诗中提到的“武侯祠堂”是为了纪念谁?

    • A. 刘备
    • B. 诸葛亮
    • C. 曹操
    • D. 孙权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1. 《春望》(杜甫):同样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破败与失落,反映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2. 《庐山谣》(李白):相较于杜甫的沉重,李白的诗则更显豪放与洒脱,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3. 《山居秋暝》(王维):同样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但王维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译文

刘备出兵伐吴就驻扎在三峡,无奈战败归来去世在永安宫。 昔日翠旗飘扬空山浩浩荡荡,永安宫湮灭在这荒郊野庙中。 古庙里杉松树上水鹤做了巢,每逢节令仍举行隆重的祭祀。 丞相的祠庙就在先王庙临近,君臣共同享受着礼仪和祭礼。

注释

蜀主窥(kuī)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蜀主:指刘备。永安宫:在今四川省奉节县。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野寺:原注今为卧龙寺,庙在宫东。 古庙杉松巢(cháo)水鹤,岁时伏腊(là)走村翁。伏腊:伏天腊月。指每逢节气村民皆前往祭祀。 武侯祠(cí)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赏析

  第四首咏怀的是刘备在白帝城的行宫永安宫。诗人称颂了三国时刘备和诸葛亮君臣一体的亲密关系,抒发了自己不受重用抱负难展的悲怨之情。   作者借村翁野老对刘备诸葛亮君臣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诗歌先叙刘备进袭东吴失败而卒于永安宫,继叹刘备的复汉大业一蹶不振,当年的翠旗行帐只能在空山想象中觅得踪迹,玉殿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歌颂了刘备的生前事业,叹惋大业未成身先去,空留祠宇在人间的荒凉景象。最后赞刘备诸葛亮君臣一体,千百年受人祭祀,表达了无限敬意,发抒了无限感慨。   此诗通过先主庙和武侯祠邻近的描写,进而赞颂刘备、诸葛亮君臣际遇、同心一体,含有作者自己论事被斥,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抱负不能施展的感慨。在艺术描写上和前几首又有所不同。全诗平淡自然,写景状物形象明朗,以咏古迹为主而隐含咏怀。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赠李傅 送绛州卢使君 送裴中丞出使 古意赠王常侍 酬卢员外 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侍中二首 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因寄白舍人 薛司空自青州归朝 寄江州白司马 将归东都寄令狐舍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門字旁的字 专横跋扈 包含笔的词语有哪些 因其固然 轰轰 推动 人心惟危 号嗄 色字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刑结尾的成语 祝鲠祝噎 洗澡 心字底的字 热障 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