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赠李傅》

时间: 2025-04-24 04:50:16

诗句

知因公望掩能文,誓激明诚在致君。

曾罢双旌瞻白日,

犹将一剑许黄云。

摇窗竹色留僧语,入院松声共鹤闻,

莫被此心生晚计,镇南人忆杜将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4:50:16

原文展示:

知因公望掩能文,誓激明诚在致君。
曾罢双旌瞻白日,犹将一剑许黄云。
摇窗竹色留僧语,入院松声共鹤闻,
莫被此心生晚计,镇南人忆杜将军。

白话文翻译:

因为公望(李傅)掩盖了才能和文采,我发誓以明诚来报答君恩。曾经停止双旌(指做官、出将入相)仰望白日,但我仍愿以一剑许诺黄云(象征远大的理想)。窗外竹影摇曳,留住了僧人的谈话,院子里松声与鹤鸣相伴。不要被此时的心情生出迟疑之计,镇南的我仍在怀念杜将军(杜甫)。

注释:

  • 公望:李傅的字,意为“公正的希望”。
  • 双旌:指出将入相,双旌指的是军队的旌旗。
  • 白日:光明的日子,这里比喻显赫的地位。
  • 黄云:象征着理想和抱负。
  • 镇南人:指作者自己,可能是对杜甫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季子,生活在盛唐时期,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赞誉。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朋友的情谊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国家政治动荡,诗人以李傅为友,表达了对理想和忠诚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荣耀的怀念。

诗歌鉴赏:

杨巨源的《赠李傅》是一首充满情感和理想的诗。诗中通过对李傅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开头两句将李傅的才能与公望结合,体现了对其的深深钦佩。接下来的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虽然停下了追求显赫的双旌,但内心依然渴望以剑许诺黄云,显示出诗人依旧抱有远大的理想。后半部分描绘了窗外竹影、院中松声,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环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同时,“镇南人忆杜将军”一句,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也是对自身理想的警醒,提醒自己不要被眼前的安逸所迷惑。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知因公望掩能文:因李傅的公望遮掩了他的才能和文采,表达了对李傅的钦佩。
  • 誓激明诚在致君:诗人发誓要以真诚来回报李傅的恩情。
  • 曾罢双旌瞻白日:即使曾经放下了追逐显赫的生活,仍然向往光明的未来。
  • 犹将一剑许黄云:仍愿以剑许诺理想,表明了对理想的坚持。
  • 摇窗竹色留僧语:描绘窗外竹影,留住了僧人的谈话,展现出宁静的环境。
  • 入院松声共鹤闻:院中松声和鹤鸣相伴,增添了诗意的氛围。
  • 莫被此心生晚计:警惕自己不要因眼前的安逸而产生迟疑。
  • 镇南人忆杜将军:回忆杜将军,表现了对英雄的怀念与对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云”象征理想和抱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和对友情的珍视,提醒自己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不要迷失方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公望:象征着高尚的品德与理想。
  • 双旌:代表权势与地位。
  • 竹色、松声、鹤闻:自然意象,象征宁静和高远的志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公望”指的是谁?

    • A. 李傅
    • B. 杜将军
    • C. 杨巨源
    • D. 余亦春
  2. 诗人希望以什么来回报李傅?

    • A. 财富
    • B. 明诚
    • C. 权力
    • D. 名声
  3. “莫被此心生晚计”中的“晚计”指的是什么?

    • A. 未来的计划
    • B. 迟疑的想法
    • C. 旧事的回忆
    • D. 早年的理想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友人》by 王维
  • 《春望》by 杜甫

诗词对比

  • 《赠友人》与《赠李傅》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理想的追求,但王维的作品更倾向于自然意象的描绘,而杨巨源则侧重于理想与忠诚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与诸弟游天竺 次韵吕浩然四首 其三 九月梅花 跋周昉画锡宴图 美人曲 即席次潘茂洪韵 园中杂书四首 其三 泊吴江塔院喜霁 玉照堂观梅二十首 七夕池上泛舟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麻字旁的字 炭疽 没来历 趔趄而行 朝光 肉字旁的字 蝶恋蜂狂 形亲之国 邑字旁的字 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龜字旁的字 飞炼 欠妥 骨字旁的字 势孤力薄 裙布荆钗 包含五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