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 其十五》

时间: 2025-04-25 16:51:17

诗句

年华豫已涤,夜艾赏方融。

新萍时合水,弱草未胜风。

闺幽瑟易响,台迥月难中。

春物广馀照,兰萱佩未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51:17

原文展示

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 其十五
作者: 谢朓 〔南北朝〕

年华豫已涤,夜艾赏方融。
新萍时合水,弱草未胜风。
闺幽瑟易响,台迥月难中。
春物广馀照,兰萱佩未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时光流逝和春天美好景象的感慨。诗人提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洗净了冬日的寒冷,夜晚的艾香正浓。新生的浮萍与水面相依,弱小的草儿还抵挡不住春风的侵袭。闺房的幽静使得琴声轻易可闻,而高台上的月亮则难以捕捉。春天的万物在明亮的阳光下尽情绽放,但兰花和萱草的装饰却似乎还没有达到完美的状态。

注释

字词注释

  • 年华:时光,岁月。
  • :这里指的是已经。
  • :洗净,清除。
  • :艾草,古时常用作熏香。
  • 新萍:刚刚生长的浮萍。
  • 弱草:指的是刚发芽的小草。
  • :古代一种弦乐器。
  • 台迥:高台,远离的意思。
  • 兰萱:兰花与萱草,象征美好和高洁。

典故解析

  • :艾草在古代常用于驱邪防病,夜艾即指夜间的清香,象征着春天的气息。
  • 兰萱:兰与萱在古代文化中常被视为美德和高洁的象征,反映了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朓,字希夷,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出生于南朝宋,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以其清丽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而闻名。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开头的“年华豫已涤”便让人感受到岁月洗净了冬日的寒冷,暗示着春天的来临。而“夜艾赏方融”,则通过夜晚的清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中。接下来的“新萍时合水,弱草未胜风”描绘了春日新生的景象,浮萍和小草的脆弱,反映了生命的初生与成长过程中的艰难。

闺房中的“瑟易响”与高台上的“月难中”形成对比,展现了内心的孤寂与对外界美好事物的渴望。最后一句“春物广馀照,兰萱佩未穷”则表达了对春天万物生长的欣喜,同时也暗示了兰萱的装饰尚未达到完美状态,寓意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总有待于更进一步的追求。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细腻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体现出一种优雅而深邃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年华豫已涤:岁月已经洗净了寒冷,暗示春天的到来。
  2. 夜艾赏方融:夜晚的艾香在春风中弥漫,令人愉悦。
  3. 新萍时合水:新生的浮萍与水面相接,生机勃勃。
  4. 弱草未胜风:刚发芽的小草尚且抵挡不住春风的吹拂。
  5. 闺幽瑟易响:闺房的幽静使得琴声显得轻易可闻。
  6. 台迥月难中:高台上的月亮却难以捕捉,表现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7. 春物广馀照:春天的万物在阳光下绽放。
  8. 兰萱佩未穷:兰花与萱草的装饰尚未完美,隐含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清新的气息,表现出生命的生机。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如“瑟易响”表现出琴声的轻易可闻。
  • 对仗:如“弱草未胜风”与“新萍时合水”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赞美,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理想的不懈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年华:象征时间的流逝。
  2. 夜艾:代表春天的气息和宁静的夜晚。
  3. 新萍:象征新生命的开始。
  4. 弱草:代表生命的脆弱与成长的艰难。
  5. :象征艺术和情感的表达。
  6. :象征纯洁与美好。
  7. 春物:代表万物复苏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夜艾”主要象征什么?

    • A. 寂静
    • B. 春天的气息
    • C. 冬天的寒冷
    • D. 生命的终结
  2. 诗中“新萍时合水”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生命的脆弱
    • B. 生命的繁荣
    • C. 时间的流逝
    • D. 失去的美好
  3. 诗中“弱草未胜风”意在表现什么?

    • A. 对春天的赞美
    • B. 对生命的无奈
    • C. 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D. 对孤独的感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 杜甫《春望》:反映春天的美好与时局的沧桑。

诗词对比

  • 谢朓《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与杜甫《春望》: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谢朓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杜甫则将春天与社会动荡相结合,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北朝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谢朓研究》

相关查询

蝶恋花 有作 蝶恋花 其七 七和前韵,壬寅午日 蝶恋花·偶读湘雨楼词,戏集集中句,得三解 其三 蝶恋花 有寄 蝶恋花 悼亡妻 蝶恋花十一首 其四 月下 蝶恋花 其四 蝶恋花 炊妇词 蝶恋花 元夕 蝶恋花 戏赠陈伯严同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释冕 孤鸿寡鹄 邑字旁的字 如兄如弟 歺字旁的字 计划 同字框的字 哼哼唧唧 二卵弃干城 母字旁的字 响遏行云 他乡故知 齒字旁的字 继踵而至 追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