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5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51:17
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 其十五
作者: 谢朓 〔南北朝〕
年华豫已涤,夜艾赏方融。
新萍时合水,弱草未胜风。
闺幽瑟易响,台迥月难中。
春物广馀照,兰萱佩未穷。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时光流逝和春天美好景象的感慨。诗人提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洗净了冬日的寒冷,夜晚的艾香正浓。新生的浮萍与水面相依,弱小的草儿还抵挡不住春风的侵袭。闺房的幽静使得琴声轻易可闻,而高台上的月亮则难以捕捉。春天的万物在明亮的阳光下尽情绽放,但兰花和萱草的装饰却似乎还没有达到完美的状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谢朓,字希夷,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出生于南朝宋,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以其清丽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而闻名。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开头的“年华豫已涤”便让人感受到岁月洗净了冬日的寒冷,暗示着春天的来临。而“夜艾赏方融”,则通过夜晚的清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中。接下来的“新萍时合水,弱草未胜风”描绘了春日新生的景象,浮萍和小草的脆弱,反映了生命的初生与成长过程中的艰难。
闺房中的“瑟易响”与高台上的“月难中”形成对比,展现了内心的孤寂与对外界美好事物的渴望。最后一句“春物广馀照,兰萱佩未穷”则表达了对春天万物生长的欣喜,同时也暗示了兰萱的装饰尚未达到完美状态,寓意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总有待于更进一步的追求。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细腻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体现出一种优雅而深邃的情感基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赞美,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理想的不懈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夜艾”主要象征什么?
诗中“新萍时合水”表达了什么意象?
诗中“弱草未胜风”意在表现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