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3:06
玄冬寂修夜,天围静且开。
亭皋霜气怆,松宇清风来。
高琴时以思,幽人多感怀。
幸藉汾阳想,岭首正徘徊。
在幽静而寒冷的冬夜,天空宁静而开阔。
亭台和河岸上,霜气令人感到伤感,
松树林里,清风徐来。
弹奏高亢的琴声时,常常引发我的思绪,
孤独的人常常感怀。
幸好能借着汾阳的美景,
在山岭的顶端徘徊。
作者介绍:谢朓(约464年—499年),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是“六朝”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常常流露出隐逸之情。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冬夜的静谧与孤独,抒发内心的感受与思索,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心境。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开头的“玄冬寂修夜”既展现了冬夜的静谧,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接着“亭皋霜气怆,松宇清风来”描绘了冬季的自然景象,霜气的“怆”字传递出一种伤感,而清风的到来则带来一丝生机,形成鲜明对比。
诗的后半部分,“高琴时以思,幽人多感怀”则转入内心的感受,弹琴的瞬间引发了诗人的思绪,反映出艺术如何与内心的情感相互影响。最后两句“幸藉汾阳想,岭首正徘徊”则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汾阳的美景成了诗人情感寄托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塑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充满思考的情感氛围,展现了谢朓对自然与人生命运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在冬夜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与人生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亭皋”指的是:
A. 高山
B. 河岸
C. 森林
“玄冬”在诗中表示:
A. 春天
B. 夏天
C. 深冬
诗人通过哪种乐器表达情感?
A. 琵琶
B. 古琴
C. 笛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作品都与谢朓的《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 其七》在情感表达与自然描写上有相通之处,展现了古代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