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2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0:59
发翠斜溪里,蓄宝宕山峰。
抽茎类仙掌,衔光似烛龙。
飞蛾再三绕,轻花四五重。
孤对相思夕,空照舞衣缝。
在翠绿的斜溪里,照耀着宝石般的山峰。
伸展的茎像是仙人掌,闪烁的光辉如同蜡烛的龙形。
飞蛾反复地飞绕,轻盈的花朵层层叠叠。
我独自面对思念的黄昏,微弱的光照在舞衣的缝隙上。
谢朓(约464年-499年),字景仁,号阮亭,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才情出众,作品多以清新脱俗著称。他的诗风受到王羲之、谢灵运等人的影响,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
《杂咏三首》是谢朓在其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品,创作于南北朝时期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与思考,反映出对生活和情感的深刻感悟。
谢朓的《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充满情感的夜景。整首诗通过对灯光与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开篇的“发翠斜溪里,蓄宝宕山峰”描绘出清幽的山水,将读者带入宁静的自然环境。这种自然景象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观察细腻,更为后文情感的表达埋下伏笔。
而“抽茎类仙掌,衔光似烛龙”则将光与影的结合描绘得生动而富有想象力,蜡烛的光辉与仙掌的形态相呼应,形成一种神秘而梦幻的意象。飞蛾的“再三绕”,不仅描绘了夜晚的活泼景象,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对思念的执着与不舍。
最后两句“孤对相思夕,空照舞衣缝”更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诗人独自面对黄昏时的孤独与对爱人的思念。微弱的灯光照在舞衣的缝隙上,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忧伤,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融中,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感与深思。
整首诗以孤独的思念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诗人在夜晚独自对着灯光沉思,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形成了动人的情感共鸣。
诗中“飞蛾再三绕”表现了什么情感?
“空照舞衣缝”中的“空”字表达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烛龙”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