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11:0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11:05:16
杂咏三首 其三 烛
作者: 谢朓 〔南北朝〕
杏梁宾未散,桂宫明欲沈。
暧色轻帏里,低光照宝琴。
徘徊云髻影,的烁绮疏金。
恨君秋月夜,遗我洞房阴。
杏树下的宾客尚未散去,桂宫的明月正要沉沉落下。
柔和的灯光洒在轻薄的帷帐里,微弱的光辉照耀着宝贵的琴。
我徘徊于你的影子,似云髻般轻盈,闪烁着如同稀疏的金线。
我恨你在这秋月的夜晚,遗留我在这洞房的阴影中。
谢朓(464年-499年),字德润,号紫芝,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作品多以清丽见称。他生活在动荡的时代,深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诗风多表现出孤独、思念等情感。
《杂咏三首》是谢朓在宴会中写下的三首诗,表现了宴会中的情感与思绪,尤其是对亲密关系的思念与渴望。
谢朓的《烛》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情景,情感深邃而复杂。诗的开篇,描绘了宴会的场景,杏梁上的宾客尚未散去,暗示着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然而,随着桂宫明月的沉落,这种愉悦逐渐被孤独和思念所取代。诗中“暧色轻帏”一语,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柔和的氛围,暗示着内心的柔情与渴望。
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对灯光的描绘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更是对内心情感的映射。低光照耀下的宝琴,象征着文人雅士的情怀与孤独。最后两句,“恨君秋月夜,遗我洞房阴”,则是对情感的直接表达,诗人对爱人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深刻揭示了人们在月夜下的思念与失落。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修辞,展现了谢朓对情感细致的把握和对孤独的深刻理解,使得整首诗既有视觉的美感,又有情感的深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月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爱人的思念与孤独,探讨了人际关系中的情感波动。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恨君秋月夜”中的“秋月”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宝琴”象征什么?